|
让村民富起来,让村风有正气 |
——记省委宣传部派驻费县南张庄乡的“第一书记”们 | |
- 2014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第一书记”李玉华帮助村民种植山楂。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摄 |
|
提起申维龙、刘兵、李玉华三位省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书记”,临沂市费县南张庄乡的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第一书记”们不仅让多年的种地老把式富起来,尝鲜合作社、土地流转,还发挥宣传部门的文化优势,用正气潜移默化间影响了村风民风。
本报记者 王光营 种地老把式尝鲜农业合作社 省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书记”李玉华来到小贤河村里后,为满足灌溉需求,从水利部门争取到30万元灌溉项目和20万元小农水项目,从省发改委争取到133万元水土保持项目,建了3座拦水坝和400亩梯田。 “第一书记”不仅要将村干部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个突破点就是打出山楂品牌,成立合作社。 “第一书记”们给村干部出谋划策,打造了“映山红”品牌,设计并制作了山楂包装盒。村里还注册了费县映山红林果专业种植合作社,推进山楂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同时成立了“映山红”有机山楂示范基地,认证700亩有机山楂基地,发展订单农业。 如今村里的山楂卖到了每斤2元以上,好的达到4元多还供不应求,村民尝到了甜头。 武家汇村还成立费县汇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推广蔬菜大棚400亩。 “除了合作社,我们还尝试了土地流转。”在太白村,“第一书记”刘兵表示,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的原则,流转土地580亩种植黄烟,同时还将逐步推广大棚蔬菜800亩。 不少村民说,以前辛辛苦苦一年,每亩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啥都不干,一亩地至少能拿到1000元,这让世代种地的老把式大开眼界。
村风民风悄悄改变 “要不是申书记,我这眼就不中用了。”在武家汇村,68岁的刘敬富正在照顾200多只“八点黑”兔子。他患有右眼鼻侧结膜增生,由于拿不出两三千元的治疗费用,就这样拖了很多年。 “第一书记”申维龙知道此事后,就联系一家医院给他免费做了手术。“右眼又能看到东西了,自己花了不到一百块钱。”刘敬富说。 小贤河村的刘孟涵因先天性心脏病,备受病魔折磨,“第一书记”李玉华知道此事后,多方联系医院实施手术,并免除了6万多元费用。 村子慢慢变了样,村民口袋逐渐鼓起来,可帮包村中还有不少村民因为残疾或者大病致贫,这牵动着“第一书记”们的心。 “我们想了很多项目,最后决定帮助他们养殖兔子,实现共同富裕。于是联系费县残联向73名残疾人赠送种兔,扶持残疾人发展庭院经济。”申维龙说。 “以前村里比较乱,各过各的,现在村民的精气神明显不一样了。”武家汇村书记张纪廷告诉记者,“第一书记”来到后,村里不仅路宽了,人的精气神也悄悄改变了,相互帮扶成了风气。
发掘传统保留“乡村记忆” 在武家汇村刘德生的家中,一谈起老人喜爱的弦子戏,他不仅两眼放光,还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在元宵晚会上,他的表演赢得了十里八村的喝彩。 刘德生说,弦子戏是武家汇村的传统节目,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村民都叫它“伴玩”,有旱船、竹马货郎担子等各种表演。但如今已沉寂了20多年,整个村里也就三四个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懂。 申维龙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和村里商量,准备将这个传统节目恢复起来,为此还专门帮村里置办了各种道具。“每场演出都有一两千人看,很热闹。”刘德生说。 除了让农村人回忆起乡村传统,“第一书记”工作组协调单位向3个帮包村捐赠了8000册图书,还利用省委宣传部捐赠的20台电脑,在帮包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第一书记”们还得到省委宣传部支持,向每个帮包村赠送1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和庄户剧团装备,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还在太白村建设了文化大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