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德领 简介: 王志立,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热爱水墨艺术,随祖父习古典文学,族伯父习书作画,后拜董森先生为师,初学欧阳询《九成宫》与赵体《胆巴碑》,行书习王羲之《圣教序》及王铎等诸家名帖,并于2001年-2003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研班学习。 关于初学美术,48岁的王志立依然记忆犹新。“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每次都按照画册上的内容进行绘画。一次偶然机会看到有的扑克牌上印有《红楼梦》、《水浒传》等插图,被其深深吸引,就开始收集扑克牌,然后拿回家画。” 之后,王志立对于绘画再也不能割舍,像着了魔一样,只要有时间就一手拿着扑克牌,一手拿着画笔,将纸铺开,俯身桌前,或皱眉苦思冥想,或提笔挥斥方遒。 1987年,王志立进入部队,从事文书一职。“在部队主要写东西,还负责制作黑板报。记得当时每周都会组织黑板报比赛,抬着各自的黑板去操场,我们每次都能评上奖。”王志立告诉记者,他在部队还经常参加军旅书画展活动。 1994年,王志立开始转向文人画,并于2003年拜董森先生为老师。“文人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要流露着作画者的思想,能给人一种和谐美。它不是那种大红大紫,一副文人画呈现在面前,往往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 清代画家郑板桥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文人画主张以思入画、以心入画、以情入画,遗形写神,笔墨简约,以情造文,笔不妄下。”王志立说,文人画重简,无关的皆可省去,就像做报纸一样需要留白,“这种‘白’、‘空’,恰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留大量空白能给以无尽遐想,似‘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在王志立画室,墙上挂满了作品,与墙另一侧的书籍遥相对应。“这些画多是半成品,主要是因为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看到树上的麻雀,或者家里养的鸽子,构思后便提笔作画,有时忽然有事,只能将画挂起来,等闲暇时间再进行修补。”王志立笑着望向那些未完成的作品。“与美术结缘已有30余年,这种感情是无法割舍的,既然喜欢上了,就舍不得丢掉,尤其是初学时,天天拿着画笔,对着画发呆也不觉得枯燥,反而是一种自我陶醉。看见笔杆,就想拿起来画几笔,就像喜欢唱歌,一进KTV就想唱几嗓子一样。” “绘画最难的就是构图,尤其是文人画。”王志立说,要先将所画之物先进行构思,做到胸有成竹,像画月季,不仅要考虑所呈现在纸上的比例、走势、落款,甚至月季的枝、花、干都要照顾到;之后用淡墨勾勒出来,画出作品的主体,再用浓墨去破,最后再进行修饰。“要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在王志立看来,拜师不如访友,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拜访书画友人,“这样可以集百家之长,居于一体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