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为确保装备质量,许华不厌其烦地检查线路,进行调试。 |
|
见习记者 李师胜 通讯员 崔文斌 王宇 许华是济空某四站厂技术中心主任,2001年研究生毕业后,舍弃了诸多单位的优厚待遇,毅然入伍。13年来扎根基层,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研制出11项科研成果,其改进的飞机保障设备用到了莫斯科航展,赢得国际同行好评。 机场蹲仨月,脸晒黑了 军队使用的应急助航灯光系统一直都存在亮度低、寿命短、布设时间长等软肋。许华接手研发军用机场助航灯光的项目时,调研论证都是在夏天进行的,在南方某机场,许华和3名男同志一起做实验、测数据,常常通宵达旦,十天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 3个月过去了,许华脸晒黑了,却捧回上万组检测数据。设计的灯具亮度提高3倍,寿命提高50倍,布设时间缩短50%。科研成果在陆航、海航、空军部队推广使用。 上青藏高原,脸晒红了 全领域作战对装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2011年,上级抽调人员开展四站装备高原试验活动,许华位列其中。有战友劝她:“高原可不是哪个人能轻易征服的,你一个女同志别去遭这个罪了。”许华下意识顺口说出:“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能不能征服?” 战高原、斗严寒,许华顶着高原反应带团队在不同海拔进行各项试验。半个多月下来,许华脸上泛起了“高原红”。 为公关,仨昼夜没合眼 长期与许华共事的人都知道,加班熬夜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她患上了高血压和脊椎病。在研制期间,许华的“女汉子”精神显露无遗,吃方便面充饥,喝咖啡解困,先后15次修改设计方案,许华和团队曾连续3天3夜没合眼公关,最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3年8月30日上午,在莫斯科市郊的拉缅斯科耶机场,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组建51年来进行“海外首秀”。同时,随机携带的小型化多功能飞机空调电源设备走出国门,引起了外军军工专家的浓厚兴趣。而其主要研发人即基层单位女军官许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