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楹联,据史料记载是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各种楹联缤纷多彩,各显千秋,其文化底蕴颇为深厚。 翟伯成
一、名家名联名句 字字珠玑 最著名的是清朝著名大学士纪昀(字晓岚,历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为辛寨乡纪氏宗祠题写的楹联: 锡姓自南阳溯当年水土功勋华胄遥遥望并姚姬著族, 迁居近东济庆迩日宗支汇合披图历历派分沭泗清流。 上联意思是:纪氏家族是古纪国的后裔,原居南阳河畔,因禹时导河入海有功,故赐以国为姓,追溯其本源是一个显贵的家族,有悠久的历史,声望可以和虞舜、黄帝这些最有名的氏祖相提并论。下联意思是:迁移到东济水附近居住,庆贺近日来,几支宗流相连,又汇合在一起。展开祖系图本,源流清清楚楚,虽然支系很多,但皆受齐鲁文化之熏陶,保持礼乐之邦的传统。笔迹为楷书略带行意,题款上为:“嘉庆十年岁次乙丑二月之吉”。下款:“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河间宗人纪昀题拜”。这副对联寓意深刻,颇具文学功底。据史书记载,纪氏本为姜姓,其祖先姜子牙曾在周王灭商中建立卓越的功勋,其姓可与姬姓皇帝、姚姓舜帝相比。而纪姓从中原迁到东夷之后,在山东大地已繁衍成诸多支系。此联既说明纪姓的历史悠久,又赞扬其人丁兴旺、家族繁荣,是不可多得的一副妙联。 楹联之上有一巨匾,格外醒目,上刻“九两之一”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此匾乃纪晓岚亲笔所题。相传纪昀跟随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时,巧遇在此开店的柳塘口村纪姓掌柜,闲聊中得知该村人丁兴旺,百姓安居乐业,高兴之余留此墨宝。“九两之一”寓意深刻。“九两”出自《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两,耦也,耦同偶,指和谐、协调之意。九两乃指:要使天子诸侯与百姓关系和谐,协调而不离散有九事:“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这九事谓之九两。其一曰牧,牧,制田界也。“九两之一”的意思就是:土地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处理得好,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章丘泉水闻名遐迩,百脉泉所在的龙泉寺,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明代大书法家雪蓑曾题写匾额“龙泉古刹”,为“梵王宫”题写了楹联: 台树屯阴,翡翠半涵兜率殿, 池涛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 此联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台树掩映(有的书上写为“台榭”,当有误),禅房幽静;远山凝翠,泉水吐珠溅玉;水气蒸腾,犹如云雾。对仗的楹联囊括其中,真可谓韵味无穷。至清乾隆中叶,寺内题刻多漫不可识,特请章丘著名诗人韩尚夏又书写楹联曰: 一泓清沁尘无染, 万颗珠玑影自圆。 百脉泉水玲珑空溟,喷涌晶亮,水泡泛花而上,玉珠串串,碎而复圆,涌珠浮翠,可谓字字珠玑。 空明通地脉, 活泼见天机。 冯云和的神来之笔描摹出百脉泉水的清澈纯净、空灵可人之姿,美章佳句,数不胜数。雪蓑还为龙泉寺北面的真武庙题写了楹联: 足蹑龟蛇广千万亿分身形化, 手搏日月周七十二慧眼遥看。 也是一副上乘的佳作。 二、寺庙妙联妙语 妙笔生花 章丘寺庙殿宇楹联颇为丰富,也很有特色。如危山,过去古木参天、碑碣林立,到处是廊庙殿宇、亭榭楼阁,享有“小泰山”之盛誉,为著名的“章丘八景”之一,楹联颇多。如从南面登山,第一座庙是山神庙,庙内塑有手举板斧的金刚神像。庙门的楹联是: 手执钢斧驱虎豹, 身披金甲镇山林。 往上是窑神庙,楹联是: 地库宏开土变炭, 财源涌聚铁如山。 快到铁墓顶时便是进山的“三门”,进门北面是药王楼,供孙思邈塑像,楹联是: 桥对寺门松径小, 槛当泉眼石波清。 往北来到铁墓顶东侧,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天齐庙,原为齐孝王祠堂,宋神宗年间立碑镌文《重修齐孝王祠堂记》,祠堂门柱上有贴金楹联: 赤手挽银河,公有大名垂天下;青山埋白骨,我来此地叩英雄。 明弘治年间大修时改为天齐殿,有楹联是: 千载威名崇祀典, 万年宗社属神灵。 庙内西屋是阎王殿,匾额题作“如在其上”,楹联是: 内庙里无僧风扫地, 为神前缺烛月当灯。 石大夫庙楹联是: 医神合祈神龙助, 灵石应招石燕飞。 再往东是关帝庙,匾额是“文武圣神”,楹联是: 志在春秋功在汉, 心同日月义同天。 千佛殿的匾额是“普救民生”,楹联是: 一身现象有多般称大士不离本号, 千手援人代宝筏奈众生尚有迷津。 危山南有李春庙,王母宫北面还有禹王庙,三门正南有戏楼,坐南朝北,前有出厦,后有卷棚,悬匾“天赐纯古”前柱的楹联是: 闲云野树古道斜阳举目尽高山流水, 妙舞清歌引商刻羽满怀皆舜日尧天。 观音堂往北是华佗洞,两旁对联是: 妙药扫开千里雾, 灵丹点破一天雪。 在章丘东南之胡山北麓圣水灵泉五圣祠,四面山岭环抱,峰峦奇秀,草木蕃盛,泉源喷涌。泉名“圣泉”,藏于一石洞中。两边有楹联: 祈数滴渊潜散长空而成时雨, 保万家烟火借斯泉以度丰年。 南部山区兴隆寺也有一副楹联,很值得人们玩味。此联在寺前照壁碑上,曰: 枝头柏露瀼瀼竝袭清芬, 岩下松风谡谡遄飞逸兴。 此联以夸张的手法,绘声绘色地写出了松涛壮美的气势。 在锦屏山上,建有泰山行宫,有一副上好的楹联: 脉衍泰宗,何处非洞天福地; 神来东岳,环山披甘雨和风。 在朱家峪,道光年间章丘文人李廷棨所书文昌阁楹联: 文阁览胜广聚日月之精华, 慧眼识英大开天地之文章。 在文峰山魁星楼也有一老楹联,笔者还记得: 十里松柏,山风绕青襟翠带, 一村向北,山峰环凤阁龙楼。 上匾额:文峰揽胜。 道教圣地,章丘旧八景之一的“龙洞熏风”洞口外的楹联,是以叠字出现的妙联: 日昍晶安天下, 月朋朤定乾坤。 此联虽个别字读音众说不一(“昍”,一说即“昌”,盛也;一曰xuan,明也。“”,一说通“圆”,一曰音yi),个别字用字也说法不一(“安”有说“通”,“定”有说“正”),但其意是歌颂为民造福的英雄,认识大都一致。联中“昍”,明,盛也;“晶”,光亮之意;“”通“圆”。“朋”用“同”意;“ ”,一说通晶,一说通“辽”,月照远方;“朤”通“朗”即明亮。其意为:英雄像又圆又亮的太阳,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使天下生气盎然,人们得以安居乐业。英雄又像皎洁的明月,普照大地,使天下人温馨幸福。此联采用叠字架构艺术技巧,按相同字的多少依次排列,别具一格,不能不说是精巧的妙联。 三、民间楹联 颇有乡情民趣 章丘民间楹联很有特色,特别是在春节或某个喜庆日子里,可见到农家的庭院正堂及大门口张贴有很多颇有民情民趣的对子。现举例如下: 三山便是清凉图, 一室可为安乐窝。 这是朱家峪笔架山下一户人家的中堂对联,应为一位隐士的上乘之作,读来清新可人,生活在古山村里的人们真是享尽了桃花源里的无限风光。 在民间还有一些楹联是告以日常行事准则的,或处理好邻里关系的,如在朱家峪女子学校西南墙上一副对联,笔者记忆尤深: 兄弟自然敦友爱,叔侄不必结冤仇; 务在相孚以性情,须知难得惟兄弟。 又如: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 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 都颇有文采。再如: 春日常晴可来观瀑, 山居无事正好读书。 春日里观瀑要有观瀑之心态,能达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心境方为上乘;读书要有“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境才是最佳。此楹联是古山村里私塾先生创作的一副妙联! 笔者曾伫立在古村朱家峪的文峰上,眺望蜿蜒的乾河,写了一副古村的楹联,算作文章的结束语: 纬武经文勋业偕文峰而永峙, 敦诗说礼儒行并乾河以长青。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