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孔雨童 实习生 潘璐璐
说到邹创和《齐鲁晚报》的结缘,还要从体育说起。1949年邹创出生,他正好赶上“乒乓外交”年代,那一辈都知道“小球转动大球”的事,邹老先生也不例外,记忆很深刻。从那以后,体育和爱国就在邹创老先生心里扎下了根,到哪里都特别关注体育赛事。而《齐鲁晚报》刚好有特别出彩的体育报道,他的生活就和报纸扯出一段长久的故事。 没有看《齐鲁晚报》, 午休睡不着 1971年,邹创老先生还在济南军区当兵的时候,曾经到大众日报社修过电话,“从那以后啊,我就对《大众日报》特别有感情。”以后无论调到什么工作岗位,都要看《大众日报》。2009年退休后,这习惯也没有改。“退休四五年了,离不开报纸了。” 老先生滔滔不绝地介绍,话匣子打开就停不住。“我每天午休前都要看《齐鲁晚报》,要是没有看,中午就睡不着。对晚报产生感情了啊。”有时邹老先生去上班,还跟同事讨论报纸上的新闻。退休后,每天买菜做饭忙碌之外,老伴辅导外孙女功课,他就看报纸。 《齐鲁晚报》信息量大, 一份抵三份 “为啥喜欢《齐鲁晚报》呢?最主要原因就是信息量大,我以前订《体育报》、《足球报》和一份当地报纸,现在这一份顶三份,我既可以看到最爱的体育新闻,又有财经版块。身边生活有什么事情,也都能了解。”再加上价格公道,“订阅一年还赠送半年。”这些优惠,邹创老先生说起来赞不绝口。 “我是非常关注体育的,尤其是咱山东的,他们足球踢好了,咱脸上有光啊!”如果是得了奖,邹老先生会激动得热血沸腾;同样,要是中国队或者山东队出现连决赛都没进的情况,一提起老先生就叹气感到遗憾甚至气愤。而这些赛事情况,都要通过晚报来知晓。 “街坊邻居也都知道我订阅《齐鲁晚报》的事,也经常关注健康类知识,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还来咨询我。”邹创老先生说起这个非常开心,笑容不断。 建议: 能否挂个记者电话 “我其实还是想给咱报纸提个意见。你看,能不能公布个名记者的电话号码,像齐鲁电视台的‘小溪办事’那样的服务类节目。”提这个意见的原因,邹老先生说道:“我们需要一个号码,来给咱百姓办急事、难事,而不是只有热线电话,只能提供个新闻线索。” 临走时,邹老先生说:“这些报纸,放那柜子顶上就行,随手就能拿到!我呀,还得继续关注咱鲁能。” 因体育和《齐鲁晚报》结缘的邹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