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旅途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端的天气,这些天气现象在烟台不会出现。这是地域、环境的一部分,甚至会成为当地的特殊景观。 沙尘暴 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春天,我出差来到内蒙赤峰。赤峰是东蒙靠近河北、辽宁的城市。地理位置上属蒙古高原边缘,燕山余脉。当时与烟台等城市同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是个很干净的小城。在到达的第二天开始刮风,当地的业务单位工作人员提醒我,要来沙尘暴了,叫我注意防护,最好买个口罩、帽子,我没有在意。虽然有风,但不大,能有4、5级,冬季刚过,此风拂面还颇有春意。忙了一天回到旅馆就睡了。当时的旅馆没有配电视,睡得都很早。在睡梦中就听得风声,越刮越大,窗扇咯咯的响。窗外不时传来东西松动掉落的声响,而且温度骤降,我在被窝里被冻得直哆嗦。坚持到早上六点起床,睁眼先看到枕头上一层沙,像土一样细。坐起来时感觉头上扑簌簌掉沙。到厕所洗漱时,照镜子吓了一跳——满头黄毛!全是沙子。原来睡觉时头朝窗户,外面的风沙从窗缝里渗进来落在了头部。赶紧洗干净,吃早饭时发现六点钟应当亮的天,七点钟还不甚亮。出来上街,风还是很大,天上灰蒙蒙的,迎风一种呛人的土味。风把人们吹得衣抉飞扬,才发现不戴口罩在街上是无法呼吸的,而戴帽子是为了保持头发的干净。每个行人都以手掩面,并裹紧衣服,快步地行走。到了中午风速加大,就不是呛人的土味了,风带起来小石子、粗砂粒,打在脸上生疼。街上已看不到行人。只能听到风在街角呼啸的声音,间或有玻璃碎裂。所幸此次沙尘暴时间不长两天即止,风暴过后街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断枝枯叶,所有的东西上都落着一层厚厚的沙土。当地人讲,这是时间较短的沙尘暴,时间长的会持续一周。但猛烈程度已是十年一遇了。 下土 出差到新疆吐鲁番时遇到了一次奇观——下土。沙尘暴在北方地区并不少见,这些年甚至烟台都有过,只是烈度不同。但下土却是我遇到的唯一一次,除吐鲁番外别处没有的景象。那时我正在葡萄沟的一户农家看葡萄干,同行的当地人忽然大声的招呼:下土啦、下土啦。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西边的天空转暗,感觉是一片乌云压了过来,就像夏天的雨云一样。不一刻乌云就到了头顶,天暗了下来。通常下雷雨就会电闪雷鸣风雨肆虐。可那时完全不是这样,一丝风都没有,没有一点声响,你只会感觉到天越来越暗,暗到接近黑夜。只能勉强辨认几米外的物体。然后会感到毛毛细雨似得东西缓慢的飘落。飘落的速度像是在下雪。仔细看能辨识到飘落的是灰黑色的尘土,尘土中似有些水分。这些尘土并不呛人,似乎还有些甜丝丝的味道。当时还没有PM2.5的概念,也不担心会危害健康,只觉得很新奇,就在土中坐了一个小时,直到乌云东移,天气转晴。抖干净衣服头发,了解到,下土是当地特有的现象,但并不是每年都有,有些像海市蜃楼。叫我赶上一回。现在分析这是由于吐鲁番的特殊地貌造成的。吐鲁番地区是天山山脉的断层区,盆地低于山基几百米,终年少风、无雨雪。而盆地向东的断层就是著名的大阪城风口。这里终年刮风,“风吹石头跑”说的就是此地。通常风自大阪城刮来,不到吐鲁番就因地势豁然开朗停止了,而有些大风会将沙尘带到吐鲁番盆地的上空。砂石会因重力落到盆地边缘,较轻的土还留在空中,遇到几年也不遇的潮湿空气,土就会结合水汽降到地面。就像常见的下雨下雪。只不过水分还不到地面时就被蒸发的差不多了,落到地面的就是土了。 那是一次奇异的感受,不觉得土脏,而是感觉像童话里的事物。一切是那么安静,光线由明变暗,四周慢慢被灰暗包围,又慢慢的散去。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感受。(文/曹洪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