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将2013中国旅游总评榜山东分榜候选名单进行了公示,并同时刊登“读者旅游调查问卷”,对于读者的旅游喜好和需求进行了采集和梳理,对奖项的评选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 在一周之内收到的近百份“读者旅游调查问卷”中,记者发现对于“好客山东”的旅游口号读者都很熟悉,并且跟外省人提起时有很强的自豪感。抽样显示,女性读者对于旅游信息更为关注,60岁以上的读者倾向于报团出游,“省心”和“有导游陪同可了解更多旅游信息”是主要的选择因素。40岁左右的读者群体喜欢自驾游和自由行,他们经济基础比较牢固,而且更注重旅行体验,追求身心融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才能让心情更容易得到释放。 虽然山东是经济大省,但居民旅游休闲的理念并没有深入骨髓,大部分调查问卷显示,读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收入差,但每年所花费的旅游费用基本都在一万元以下,只是极少数选择了一至三万用于每年的旅游消费,家庭、工作、交际等琐事,让很多工薪阶层在长假期时才想起设计线路出游。“而往往放假的时候也是游玩质量最低的时候,但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地出游,希望带薪休假落实到每个单位的时候,我们都能享受到最舒适的旅行。”读者李明华表示。 城区里有成熟的商圈、丰富的生活和相对完善的服务系统,因此所有资源基本上都能服务于旅游。从读者的建议中不难看出,对于我省的诸多城区,读者希望更加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和服务中心这些配套,同时希望区间交通更加方便,不要留下“最后一公里”的不足,若能完善导览系统,随手可获取旅游咨询,更是再好不过了。另外,城市中有成熟的旅游产品,服务周到、设施完善,也是吸引游客过夜的理由。 从读者对公示名单的建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倾向于知名大景区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惠民政策,不管是景区免费、半价,还是联合推出旅游卡,都是一种刺激旅游的方式,薄利多销才是景区经营的一本万利,固守、封闭的旅游并不会得到游客的欢迎,往往“一面之缘”后再也没有重游的欲望。 今年旅游总评榜山东分榜奖项涉及“最好客旅游城市”、“十大好客旅游县区”、“游客最满意十大景区”、“最受欢迎自驾游景区”和“最好客乡村旅游目的地”等奖项,候选名单将公示两周,读者可继续进行监督或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三月下旬,本报将公布最终获奖名单,并为读者刊发一份全面、详尽、耐读的“2014省内出游宝典”。 (本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