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友“神出鬼没”让人最头疼 |
记者跟随护林员进入昆嵛山,体验了护林工作的酸甜苦辣 | |
-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3月12日讯(记者 李娜) 3月8日,正好是周六,下着雨。记者跟随昆嵛山林场一分场的一位护林员进入昆嵛山核心保护区,体验了一回护林员的生活。据了解,烟台有3700名护林员奔走在护林防火的第一线。护林工作中,最让他们头疼的是“神出鬼没”的驴友。 1杯白开水,4块桃酥,一身迷彩服,昆嵛山林场一分场护林员刘恒谦轻装上了山。进入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处可见“森林防火”“护林有责”等字眼。 刘恒谦说,护林工作20年里,很少有人陪着他说话,一个人上山下山就要六七个小时。无聊的时候,就用手机播放歌曲,解解闷。 记者开玩笑地问,山上新长出的小松树不错,挖走一棵怎么样?上一秒还笑呵呵的刘恒谦,很严肃地说,“这可不行!一棵都不行!” 11点半,走累了的刘恒谦找了个石头坐下,掏出桃酥吃了起来。据了解,昆嵛山一分场有8位护林员,要看守1万多亩的林场,大家的午餐几乎都是在山上解决的。 碰上较劲的驴友,跟着爬一天的山 最让人头疼是驴友游击队,“就在上个周,从威海过来一个大巴车,100多人准备进山,好一番劝导才离开。”昆嵛山林场一分场副场长杨怀儒说,每个周都有十几拨驴友靠近昆嵛山。 这些驴友,从不在景区进山,而是选择一个地点,找没路的地方悄悄上去。昆嵛山有景区、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等划分,驴友们往往钻的就是最需要保护的核心保护区。 “有的人还携带着小锅,野外用餐。昆嵛山这么多年积累了20多厘米厚的落叶,很容易引燃。”杨怀儒说,就怕用火。 “你们假装没看见不就行了吗?让我们进去吧!”、“昆嵛山是国家的,我们都是纳税人,凭什么不能进山?”……驴友给出的理由,让护林员们哭笑不得。 一些不明事理的,从这边离开后,又从另一边偷偷上了山。实在劝导不通,护林员们只能跟他们爬一天山,等他们离开后再下山。 “只要山林不出事,怎么着都行” “昆嵛山林场1944年建场,就没出火灾。我们不求别的,只要山林不出事,怎么着都行。”杨怀儒说。 据了解,护林工作最重要就是做好森林防火,制止一切野外非法用火。另外,制止乱采滥挖和滥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发现树木出现虫害时,进行及时汇报处理。 从去秋天开始,烟台的降水量较往年偏低很多,冬季没下几场像样的雪,今年春季雨水也不足。“越是平静,越是担心”,护林员的心,每天都悬着。 “遇到春节、中秋节,我们就更不能闲着。”刘恒谦说他算是护林员中的“年轻人”,其他几人护林的时间都在25年甚至3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山上的生活。 “就连回家看爸妈都是在雨雪天,急急忙忙来回半天,陪着媳妇看电影就更别提了。”杨怀儒笑着说。 本报记者 李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