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顶建起家庭“小电厂” |
莱芜首个居民光伏发电站年产电量6000多度,“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 |
-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文/片 本报记者 程凌润 3月7日,莱芜市民孙安身在屋顶建立的居民光伏发电站正式并入莱芜电网,这个家庭“小电厂”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销售多余的电。12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孙安身所建立首座居民光伏发电站成本在4万元左右,按照每天17.5度的产电量,年产电量6000多度,算上省下来的电费和用电补贴,八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
24块太阳能电池板建成“小电厂” 今年36岁的孙安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曾在深圳打拼10多年,主要从事软件行业。期间,他在炒股的过程中发现光伏产业很有潜力,就一直关注相关新闻和政策。“青岛等城市已经很多人安装了光伏发电站,感觉这是一个很环保的东西。”孙安身告诉记者,他去年回到老家莱芜后,就到供电部门咨询相关的政策,并递交了相关的申请。 孙故事社区一栋三层小楼就是孙安身的家,他与家人住在三楼,一楼对外出租。“屋顶一共有24块太阳能电池板,有专门的电缆连接到逆变器上。”孙安身介绍,为了防止屋顶漏雨不好修复,他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之前铺设了一层彩钢板。记者看到,矩形的太阳能电池板倾斜地架设在屋顶上,上下共有三排,刚好覆盖了整个屋顶。 “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生成的是直流电,而我们生活所用的电是交流电,所以需要一个转换的设备。”国网莱芜供电公司营销部工程师黄嵩告诉记者,孙安身所说的逆变器就是交流电与直流电转换的设备,这个设备就是安装在三楼楼道的一个红色小匣子。
预计一年的发电量在6000度左右 “整套设备的装机总容量5000千瓦,按照山东的光照条件,除去阴雨天气等因素外,平均每天发电17.5度。”孙安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发电17.5度,一年的发电量就是6380多度,一度按照0.5元的居民用电标准,再加上国家每度电0.4357元的补贴,8年期间节省下来的电费可以让4万多元的设备成本回收过来。 黄嵩介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是居民光伏发电并网的原则,在阴雨天气或者黑天的时候,光伏发电站就不能工作了,这个时候孙安身就必须用电网中的电,因此孙安身家中有两块电表,分别记录用户使用电量和光伏发电量。记者注意到,电表仪器上显示,7日至12日中午,孙安身使用光伏发电75度。 “这是一种绿色能源,这样我可以放心地用电。”孙安身称,以往他每个月得交500多元的电费,使用光伏发电能省下不少电费。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些清洁能源,他做饭已不再使用煤气炉,而是使用电磁炉或电饭锅。同时,他还改装了家中的电动车,在车顶棚上面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
市民申请建立“小电厂”还得考虑环境 据介绍,莱芜市已经有企业将风电、水电、光伏电等清洁电源并入电网,其中,苗山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于2013年通过国网莱芜供电公司初审。该项目位于莱芜苗山镇长勺产业园以北,牛旺泉村以东,北石湾村以西,计划总投资3.6亿元,规划容量为40兆瓦。 “之所以推广民用光伏发电,就是想让火电少一点,让雾霾少一点。”黄嵩介绍,目前莱芜市已经有多位市民咨询建立居民光伏电站,他认为孙安身能成为一个推广新能源的典型,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这个行列。 “如果居住在小区的市民想申请建立光伏发电站,需经过小区居民的同意,因为楼顶是公共区域,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以后发生冲突。”黄嵩介绍,市民可以到营业大厅、供电所申请建立居民光伏发电站,工作人员会考察相关的地形、地貌等情况,符合条件的市民就可以通过验收,并签订合同。
▲安装在房顶的太阳能电池板。 ◥孙安身在查看电表上的光伏发电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