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贫困小村庄的三年蝶变 |
看“第一书记”傅伦如何带富一个村庄 | |
- 2014年03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村里修路时,傅伦(右)一般都会守在现场。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摄 |
|
【开栏的话】为使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我省陆续从省、市、县各级单位中选取一定级别的干部,派驻各选定贫困村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庄,期限三年。这些第一书记是所在村庄的第一责任人,村庄发展好坏,与他们有直接责任。他们的职责,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还要重建基层村民组织,培养新的村庄带头人,增强村庄凝聚力。 今天起,本报开设“第一书记”扶贫记专栏,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口,记录和解读第一书记是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 本报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徐长春 “到今年3月底,傅书记到我们村就满两年了。”3月12日,聊城高新区许营镇东屯村村民这样告诉记者,他们说的傅书记,就是聊城市检察院选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傅伦。 短短两年时间,傅伦给这个只有107户、415人的小村子注入了活力。不过这才是打基础,傅伦说他还有一年的任职时间,并且已经谋划好了发展路径,在未来这一年时间彻底让东屯村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 一年“强心” 让村民看到主心骨,有了希望 3月12日是一个大风天,傅伦6点钟就早早起床,喊来了村委会副主任周忠保,商量着往村东拉土的事儿。走在村子里,早起下地的村民们见到他,纷纷上前打招呼:“傅书记,今天又有活啊!” 一路上见村民打招呼,无论是大人小孩,傅伦都能叫出名字来。见记者很吃惊,周忠保说这很正常,这两年傅伦基本都是在村里吃住,村民们都已经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 傅伦回想起刚来村子时的情景,很是感慨。“当时大家可没有这么热情,都把我当成下来镀金的了。”傅伦说,东屯村虽小情况却很复杂,最初他担心村干部不配合、百姓不信任,如果真实情况摸不上来,就是想干事也无从下手。为了掌握东屯村的真实情况,傅伦从第一天入村起,白天在田间地头转悠,了解村里产业发展情况,晚上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串门,征求群众意见。 “光干这些事,用了将近20天时间。”傅伦说,如果不是再三坚持,光这个开头就吓跑一批人。这个过程中,傅伦不仅摸清了这个村子“一薄二差三难”的现状,还找到了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所谓“一薄”就是底子薄,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副业发展项目空白;“二差”是农业基础条件差,村务基础管理差。全村611.36亩土地中,有300多亩碱洼板结地,村党支部没有凝聚力,村里没有组织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20多年没有召开过民主生活会,村两委没有相应的村规村纪;“三难”是没有通公路,村民出行难;生活基本用电得不到保障,村民用电难;用柴油机抽水灌溉,成本高导致灌溉难。 面对种种困难,傅伦决定先解决村民用电难的问题。“当时正赶上村民开始浇地,但村里的变压器负荷太低,别说用电浇地了,就是日常家用电器全打开也根本不够。”傅伦说,他向自己的单位及有关部门求助,成功协调来120万元资金用于电网升级改造,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施工。这是傅伦挂职东屯村“第一书记”以来为村民办的第一件事,也让村民们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两年“变路” 让村民看到大变化,有了干劲 现在开车去东屯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修的水泥路。不仅是东屯村,就连相邻的西屯村也跟着一并实现了硬化,并且与即将修建的济聊一级路贯通,村民们说这是傅书记给他们打开的“富裕路”。 去年3月到东屯时情况还不是这样,由于长期无人整修,村里的街道不仅坑坑洼洼,而且还由于房屋乱建没有章法弯弯曲曲。“不下雨时出门一身土,下雨之后到处都是积水,出不去进不来,买东西非常不方便。”说起当时的情况,街上多名村民都记忆深刻。 傅伦刚到东屯村时就把修路当成的亟待解决的大事,然而跑资金、道路取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到2013年5月份,他跑来了230万元的扶持资金,由于与村民越来越熟悉,道路取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道路修建工作得以启动。为了确保修建质量以及能在雨季到来之前通车,傅伦24小时守在村子里,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长3200余米的水泥路终于建成了。“道路竣工通车的那天,成了全体村民的一件大喜事,有的村民放起了鞭炮,跟过年似的!”周忠保说,傅书记让村民看到了大变化,有了想干事创业的劲头。 更多村民说“傅书记带给村子的变化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村民七嘴八舌的表述中,傅伦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做的很多事才渐渐为人所知—— “五保”户周长印、周长田家的房子漏雨,每次下雨都去查看情况,后来争取资金进行修缮;2013年麦收前在村子东面修建了富民桥;孤寡老人周长印、张东泉等几户困难户房屋倒塌,他设法给予安置…… 周忠保说,村民们还有很多事没说:协调资金46余万元,将全村15眼机井和3000余米沟渠全部改造为用电排灌;让415名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争取资金建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了20套健身器材和3万多元的农家书屋……也正是这一件件工作,改变着东屯村的精气神儿。 三年“求进” 给村子搭建平台 激发活力 闲下来,傅伦也粗略地统计过,短短两年时间他到各处“化缘”,已经先后给东屯村争取了各类资金及基础建设项目达600余万元。如今,东屯村的道路不再泥泞,危房得以改造,农田水利取得改善,用电问题也得以彻底解决。然而,傅伦感觉这些还远远不够。 傅伦说他还有一年的任职时间,还得在未来这一年时间里彻底让东屯村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为此,他早早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村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有了路,就打通了联系外界的渠道,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傅伦说,他认为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解放思想是关键。 为此,他带领30余户40多位村民到许营镇绣衣集村及茌平县乐平镇参观土地流转和葡萄种植情况;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共24人到齐河3个乡镇、6个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学习科技种植先进经验;组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到东昌府区沙镇大常村、侯家村参观学习科技种植养殖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学习考察,村民的思想和眼界在悄悄发生变化。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葡萄、西瓜的面积已经达到了70亩,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还有6户村民开始发展养殖。 做完这些,他又开始谋划给村集体创造一些收入,以便维持村“两委”的正常运转。为此,傅伦协调来农业科技推广资金10万元,其中5万元准备建设一座蔬菜示范大棚,采用有偿租用的方式,由村民经营,租金归村集体;剩余5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搞高效种植、养殖等。近期,又引导一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投资20余万元兴建了一处高效种植、养殖垂钓基地,预计每亩收入近万元。 “今年,我还打算在村里设一个创业基金,扶持一些有愿意创业的村民。”谈起未来的发展,傅伦说他已经初步谋划好了发展路径,就等着剩下这一年时间来落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