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保珠 通讯员 陈继业
六十多岁的袁福君,作为单县天祥罗汉参合作社的“掌门人”,近年受到消费市场环境影响,如今又面临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冲击,他正在考虑作为一个土特产公司到底该如何布局。 罗汉参作为单县“三宝”之一、山东优质土特产,罗汉参已成为袁福君生命中的一部分。 面临灭绝罗汉参 被他救下来 1962年春天的一天,袁福君在荒野地拔草时偶然发现一株奇怪的幼苗,他挖出来让年迈的父亲进行鉴别,老父亲惊喜不已地说,这叫罗汉参,解放前他们村一富户种过,土改后基本没有人再种了,三年自然灾害都被挖绝了。 为充分了解罗汉参的营养价值,袁福君在山东农业大学进行了营养成分化验分析,罗汉参富含钾、铁、锌等16种矿物质元素及苏氨酸、赖氨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980年秋,袁福君分到了责任田,开始把罗汉参引种到田地里。期间经历一次次失败,家人劝他不要再种植罗汉参,外人看他就像得了魔怔一样,可他全然不顾依旧坚持下来。 穷则思变 转变经营模式谋发展 2001年2月,袁福君偶遇退休干部孙华玉,两人一拍即合成了单县农产品购销中心,注册“华福”商标,并采取引资入股的办法,将当年农户手中的罗汉参悉数收购。 但是,传统种植罗汉参产量低,价格还上不去。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他查阅大量资料,向农业专家请教,勤于实践摸索,终于培育出华福一号、二号罗汉参新品种,并创新了高产栽培方法,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华福牌罗汉参还被载入《山东农业名优特产》,单县被国家林业局、省政府确定为罗汉参标准化生产基地。 目前,袁福君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建立了区域销售网络,罗汉参及深加工产品销售市场更加广阔。袁福君还与科研院校结成对子,在罗汉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商取得了新突破,先后研发出罗汉参饮片、养生茶、长寿面等系列产品,其中4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保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