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部门,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健康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承受各种压力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挫折。意志力坚强和自信心高的人,相对来说心理压力较少。而体育锻炼最能培养一个人的刻苦勇敢、顽强的意志力和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因此,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要肩负起对学生抗挫折教育的责任,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那么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这种教育呢? 一、充分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对失败挫折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要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的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和制定目标时,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实际能力,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最终能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身体活动的优势,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寒冷的气候里进行冬季长跑,对学生既是耐力的较量同时也是毅力的考验;一场精彩的篮球赛或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学生即锻炼身体也体验团队精神。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只要有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让水平高的学生一起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每次体育比赛之后体育教师针对比赛的胜负及时总结,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心理压力,指出挫折和压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应想方设法战胜挫折和解决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自身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在一些兴趣爱好上也存在着差别。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这些存在的现象,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四、关注学生的可发展性 现代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观念认为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慢慢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来健体和健心,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自身的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自主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一些体育锻炼手段来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或娱乐。让经常性的参与体育运动成为自己今后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总之,现代社会各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越趋强烈。一个人要想在当今这个社会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如何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是当前的的最大问题。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让学生明白一个强健的体魄对自身的生存条件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特别是艰苦的环境)中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这样健康的心理显得更为重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