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度记者 郑雷 张洪波 实习生 刘琛 黄蓉 王书境 临沂市坊坞村,是我省最大的诸葛后裔聚居地。这里曾矗立着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诸葛祠堂。祠堂四周,是四棵两人合抱的明代国槐,围拢着这座诸葛后人的精神文化中心。 遗憾的是,“文革”中,祠堂和国槐尽毁。祖宗的物质遗产不断丢失,但以《诫子书》为核心的精神遗产却一直在此传承。 作为第五十六代后人,诸葛效植说,先祖留下的《诫子书》帮助他们教育下一代该如何做人。 临沂大学教授汲广运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诸葛亮老来得子,近50岁才有诸葛瞻,但他并不宠溺儿子,他告诫儿子,要有远大的抱负,“志当存高远”,不要流于庸俗,做好志、学、才的统一。 在汲广运看来,这是诸葛亮对后代的要求,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在隆中耕作时,诸葛亮就心系天下,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轮到后代,同样告诫他们要“慕先贤”、“广咨询”。 诸葛瞻没有让父亲蒙羞。诸葛亮辞世29年后,魏国伐蜀,诸葛瞻率军抵挡。魏国派人来劝降,“如果投降,就封为琅琊王。”诸葛瞻先斩来使,再引兵出战,最后壮烈战死阵前,时年37岁。 除了教育孩子要眼光长远,在不足百字的《诫子书》中,诸葛亮还要他们脚踏实地,不慕虚名,淡泊节俭。至今这一教诲仍为后人谨记,不刻意追求名利,不趋炎附势,将始终贯穿在后裔从政、从军、从医、务农等生活当中。 诸葛效植说,在坊坞村,诸葛家的孩子只要上小学,都会背《诫子书》。“比如前段时间的‘光盘行动’,家长就会告诉孩子,《诫子书》里是不是说‘俭以养德’?现在提倡的‘光盘行动’,就是培养你们的节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