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的旅游大巴继续前行,拐离大路,向此次目的地——拉祜族山乡老达保村进发。路变窄了,看得出是刚修过的,路边栽种的花花草草刚刚浇过水。提起老达保村,导游小邓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了。老达保村隶属普洱市澜沧县酒井乡,是个拉祜族村落。全村有114户、473人,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子,几乎都能歌善舞,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能弹奏吉他。澜沧县一位领导的经历在当地颇具代表性:一年夏天,他来到老达保村,看见一名妇女背着猪草往家赶,便问道:“老乡,听说你们会弹吉他?”背猪草的妇女爽快地回答:“会啊!”说完放下背篓,回到屋里抱来吉他,坐在屋前就弹唱起来。接着,归家的拉祜群众不断加入,歌声在田野上飘荡,在山谷间回响。 吉他的引入,归功于老达保村的李石开老人。年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有人弹吉他,顿时被那美妙的声音迷住了。跟人勤学了一个月吉他,1984年,李石开回家后和妻子商量,决定卖掉家里的一头猪,进城买吉他。猪价不高,卖了60块钱,换回吉他一把。肉是吃不上了,但能弹吉他,他比什么都开心。这个12岁学会芦笙,15岁学会拉祜史诗《牡帕密帕》的年轻人,拿着新式玩意一进山,立刻得到村里乡亲响应。没过多久,寨子里就有了八把吉他,全是跟着李石开弹唱的。妻子也喜欢吉他,学了一年终于学会。大女儿李娜倮深受父亲影响,很快就学会了吉他,创作了诸如《真心爱你》、《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经典的脍炙人口的曲目,开始日后辉煌的人生。而今,村里400多人,已有200多把吉他。 李石开是老达保村吉他演唱第一人,但说起吉他与老达保的缘分,却不是从李石开开始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基督教传入云南澜沧地区,传教士也带去了吉他等西洋乐器及西方音乐理论。那时,在简陋的教堂里,唱赞美诗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是吉他。在当时没有更多外来文化涌入的情况下,很多拉祜族人是伴着吉他声长大的。历史的原因,加之拉祜族人骨子里面天然的对音乐的热爱,父传子,夫传妻,兄传妹,你传我,我传你……在老达保竟然行成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弹吉他的场面,造成了一个音乐村的诞生。 而弹吉他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表达感情,就是为了快乐。说起老达保村,还有一个人永远也绕不开,她就是李石开的女儿李娜倮。李娜倮在父亲的影响下酷爱音乐,13岁时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便会作词作曲。18岁时,思念着爱人的她花了一个星期弹唱,创作出风靡澜沧的《真心爱你》。这首歌在日后感动过无数分别的恋人,无数人听到这首歌泪流满面。她的音乐没有雕琢,没有炫技,永远的朴实自然,永远的真诚简单……像一首诗,像一泓清泉流入你的内心,不知不觉中湿润你的眼睛。为传承拉祜文化,娜倮成立雅厄艺术团,任副团长,动员很多村民加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0多人。他们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抽出时间教队员弹吉他、唱歌、跳舞,她的付出让村寨100多人学会了吉他弹唱,艺术团的名气也传播开来。2008年,她被普洱市评为“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获全国青年歌手普洱市片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同年参加央视梦想合唱团获得一等奖。李娜倮和小伙伴们的一曲《实在舍不得》,让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现场流下热泪。小邓的介绍,让我想起了在万亩茶园听到的《实在舍不得》,就要见到这首歌的首创者了,我们每个人都难掩内心的喜悦,猜想李娜倮和老达保村的模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