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陷淤泥事件敲响警钟,记者调查淄川留仙湖公园南区发现 |
沿湖路上有百余米竟无护栏 |
| |
- 2014年03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沿湖路上有百余米的一段没有安护栏。 本报记者 樊伟宏 摄 |
|
本报记者 樊伟宏 23日发生的两名儿童不慎陷入淤泥危及生命的事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儿童陷入淤泥,是家长监管失职,还是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两名还不到8岁的男童,如何能走进湖中淤泥?带着这些问题,25日,记者对事发现场淄川留仙湖公园南区进行了探访。
护栏有的断有的残 在淄川留仙湖公园南区沿湖处,两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边草木生长,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而西边却因为湖水已被放光,淤泥地在阳光的照射下,龟裂得仿佛如干旱的土地一般。 虽然是周二,但来公园散步游玩的市民仍不在少数,时逢中午,附近般阳路小学的学生们放学回家,更让这个地方热闹了不少。据一位在公园卖饮料的老先生介绍:“来这里的市民多是附近的居民。” 记者在沿湖路上发现,虽然紧挨着留仙湖,但有几处沿湖路段却并没有设置护栏。记者首先来到两名儿童陷入淤泥的事发地点,在现场记者看到,这是公园南区仅有的一处有护栏的路段,然而尽管如此,这些护栏中有很多已经出现了裂缝和残损,还有几处出现了明显的断裂,露出了几个“大口子”,这样儿童可以轻易钻过护栏进入湖中。 除此之外,在该路段以南的沿湖路段,记者用脚步简单测量了一下,至少有百米长没有设置护栏,除了南入口处有一“水深危险”的警示牌外,也并无其他警示装置。不只如此,由于湖水已放干,市民只需要从沿湖路上爬下大概有半米多的高度,即可以进入湖中,而湖中就是大片淤泥地。
水放光了更危险,市民盼早装护栏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附近散步的市民。据正带孩子在湖边散步的李先生介绍,因为没有护栏,确实给游客,尤其是儿童带来了安全隐患。“我的孩子还小,附近如果没有护栏,孩子在路边走,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去,现在没有水还好,掉进去最多是摔一下,要是有水怎么办。并且附近还挨着般阳路小学,这些小学生在路上喜欢打闹,一不留神就容易出事。” 而另一市民宋女士也表示,没有护栏就好像马路上没有交通标志一样,让人有不安全感。“现在水放光了反而更危险。过去的时候没有护栏,但是因为湖中有水,游客还会小心一点。现在水没了,淤泥地又被晒得和土地一样,从外面看根本没有什么,一些游客,尤其是小孩,肯定会放松警惕。几天前发生的小孩陷入淤泥的事我也听说了,最好在这里设上防护措施。” 在附近小区居住的杨先生也表示,原有的护栏破损也很严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整修一下。“很多孩子的行为是不可控的,对安全也没有概念,家长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都紧盯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做好安全防护还是有必要的。” 公园管理处: 将马上安置警示牌 记者随后来到留仙湖公园管理处,据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刘广礼介绍,公园南区现有的沿湖护栏是在2007年左右设置的,经过7年多的风吹雨淋,确实有了明显的残损。自己虽然还不知道已发生的儿童陷入淤泥地的事,不过会马上派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且在沿湖路段设置多个警示牌。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来玩的市民会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正在对公园座椅进行维修。其实我们也早就有对护栏进行整修的想法,但因为资金的限制,我们这里主要是一部分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是自收自支,所以有心无力。不过我们会马上设置一些警示牌,提醒市民注意,同时也希望市民能够给我们一些理解。” 也有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在沿湖某些路段不设护栏的原因,是担心护栏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对此,市民彭女士建议,可以用一些绿植来代替护栏,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到隔离防护作用。 本报记者 樊伟宏
河道管理处: 5月底恢复蓄水 留仙湖何时能够再有水,对此,记者采访了淄川区河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其实对留仙湖进行放水,并不是要对湖进行清淤,而是在湖南面,也就是在柳泉湿地公园的东北角,正在建设一个橡胶坝。“原来柳泉湿地公园的水位一直很低,橡胶坝建成之后,对于改善留仙湖和湿地公园的水质,提高两地水位等,有着积极作用,工程将持续到5月底左右,工程结束后就会恢复蓄水。” 本报记者 樊伟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