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这群热爱公益的京剧票友 |
票友们不仅将业余爱好发挥到极致,还经常去敬老院慰问演出 | |
- 2014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京剧俱乐部的成员们在排练。 殷同刚 摄 |
|
本报记者 梁越 实习生 崔光红 通讯员 孟芳 殷同刚 在济阳有个京剧俱乐部,由十余名退休干部、农民非专业人士组成。他们自制乐器、自编动作,力求专业。该京剧俱乐部还常常去敬老院慰问演出,只为传播京剧这种传统文化。 业余票友培养出专业人才 近日,记者来到济阳街道城里居一家普通的农家小院,在院子外面就听到各种乐器的弹奏声音。走进小院,十多个京剧票友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练习新的唱段,有弹奏月琴的、有拉京胡的、有唱老生的,甚是热闹,这里便是京剧俱乐部的根据地。 “我们这个俱乐部成立20多年了。”京剧俱乐部带头人冷春生说,1986年成立,最初只有6个人。如今,俱乐部成员增至十六七人,由退休老干部和农民组成。大家年轻时没有时间和条件从事业余戏曲活动,年老了便凑到一起练习唱段。 冷春生介绍,大部分成员都是业余票友,水平却不亚于专业演员。“一开始大家唱段水平都很低。”由于对京剧执著的追求,票友们回家就听着磁带练习。票友们聚到一起时,就互相切磋唱技,评选出唱技最好的成员,水平低的再向水平高的票友学习。久而久之,大家的演唱水平都有所提高。 谈及俱乐部的骄人成绩时,票友们一致表示,“山东省人大艺术团的杨波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杨波从12岁开始加入这个京剧俱乐部,跟随老人们学习唱段和演奏,并在2010年顺利考入山东省人大艺术团,这成为该俱乐部最大的骄傲。 自制乐器,自编演出动作 随着对京剧精髓掌握程度的深入,京剧俱乐部票友们自制乐器,配合演唱。 “我干木工活15年了,简单的木艺制作难不倒我。”冷春生说,京胡、二胡等制作材料由儿子在网上集中购买,自己平时没事就用锉刀等工具研究制作。 冷春生表示,起初自制乐器木工活可以,琴弦却调不准确,音准不好。自己就反复钻研,和其他票友探讨解决方法,最终制作的乐器达到专业演奏的标准。在票友们集中到一起练习选段时,冷春生把自己制作的京胡、二胡分发给大家试用。“大家都拍手称好。” 唱念做打则成为大家下个研究和提升的目标。票友们纷纷建言献策,将自己在电视上观看到的和琢磨出的动作一并提出,和大家一起交流。“有时在演唱时有了灵感,立马中断排练,将建议提出来。”冷春生的老伴杨秀美说,每次排练都有进步,久而久之,大家的动作变得协调而又娴熟。 将爱好搬到舞台,让国粹传万家 京剧俱乐部的票友们不仅将自己的爱好发挥到极致,还把这种传统文化推向大众。据济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称,京剧俱乐部经常配合济阳县文化活动开展。每逢春节、老人节,京剧俱乐部的票友们都会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节目。“热烈的掌声和老人们脸上洋溢出的灿烂笑容,是对京剧俱乐部最大的认可。” 除此之外,京剧俱乐部还参加过济阳县文艺下乡、春晚、欢乐济阳行等活动。其中,在2013年由济阳街道办举办的“欢乐济阳行”文艺汇演中,京剧俱乐部编排的《将相和》、《铡美案》等精典唱段晋级决赛,深受群众喜爱。 “起初我们只是出于爱好聚到一起。”冷春生说,随着大家水平的提高,票友们一致认为应该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京剧所带来的快乐,“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