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司兼营海葬业务,“无名无分”一干就是12年 |
烟台海葬机构盼着戴“红帽” |
| |
- 2014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张琪
倪东自2002年起就开始经营海葬业务,如今12年过去了,但正如倪东所说,“与民政部门一直没能对接充分,我们到现在也没戴上一个红帽子”。 倪东所说的“红帽子”指的是,他们经营海葬业务渴望得到官方认可、得到扶持、并鼓励市民主动参与。在烟台,一个民间组织操持经营海葬已十几年,不过一直无名无分的尴尬仍在持续。 ◎海上旅游公司兼营海葬业务12年 3月25日,烟台月亮湾景区。烟台东顺海上旅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浩宇正要去办公室,他要接待前来咨询海葬的一家人。 一家海上旅游公司提供的应该是海上旅游服务,为何还兼营海葬业务呢?该旅游公司负责人倪东看着远去的王浩宇,随后打开了话匣子。 倪东说,他在海边经营旅游业务已经18年了,手下有不少旅游船只,正是因为有船,当年时常有人来咨询他可不可以用来进行海上葬礼,这是倪东经营海葬的最原始状态。 几年以后,倪东到大连、日照等沿海城市考察,也发现了海葬业务的存在。 有了市场需求,有了外地经验,于是烟台东顺海葬服务中心就这样应运而生。 ◎机构来自民间,迟迟未获官方肯定 海葬业务开展了12年,倪东心里总有一块心病难除。 “我们先后跑了很多趟民政局,但是一直没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吧。”倪东说。 倪东告诉记者,首先要得到民政部门的肯定,在烟台进行海葬合理合法的肯定并获得相关经营资质;其次要鼓励市民参与海葬这种新兴的殡葬方式;第三,是否可以像其他沿海城市一样给予相应的海葬补贴,“当然这个补贴可以只给参与海葬的市民,不必给我们。”倪东说,民政部门既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表示反对,但也没在行动上有过具体的支持,这事儿就这样一直僵着了。 倪东说,海葬在烟台难推行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 有人认为骨灰抛向大海会污染环境,对于这样的理由倪东坚决反对。倪东说,“骨灰都是经过高温处理的,人体内不管有什么病毒都被杀死了,可以说对环境没有一点污染。” 一直难获官方认可,倪东认为其中包括一些难以明说的原因。 ◎市民有需求,接受度越来越高 隋先生的父亲因为癌症在2013年12月17日去世,3月26日恰逢去世百天,按照父亲的遗愿,死后要把骨灰撒向大海。 25日,隋先生携带妻子、女儿和母亲来到东顺海葬服务中心咨询次日海葬事宜。经过隋先生一家的允诺后,记者进行了采访。 据介绍,隋先生的父亲是烟台栖霞人,少小离家,求学读书后安家在外地,后回到烟台居住,老人生前就有死后把骨灰撒向大海的意愿。 隋先生的母亲衣女士说,“他父亲生前很开明,思想也够开放,他说自己喜欢大海,海葬以后不管儿女走到哪里的海边都能缅怀,老家的土地资源本来就紧张,这样也能给老家省出墓地,另外儿女工作本来就很忙,以后纪念什么的也不必非得从外地回到老家,也给儿女减轻了负担。” 衣女士说,老伴并不是病后才有海葬的想法,健康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意愿。老伴去世后,骨灰一直寄存在殡仪馆,26日撒向大海。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古就有“入土为安”的观念,因此隋老先生选择海葬,不少亲朋都不理解。亲朋认为,人走了骨灰也没了,什么念想也没给留下总归不太好。虽然亲朋难理解,但是衣女士并未放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