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方言发言人面试,经培训后将录制声音资料 |
你的莱芜话还纯正吗? |
| |
- 2014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文/片 本报记者 程凌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代诗人贺知章对“乡音”有这样的描述。如今,莱芜市在莱城区征集七名方言发言人,他们经过培训后将在雪野录制声音资料。26日、2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大部分莱芜市民平时生活说莱芜方言,但受到普通话普及和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莱芜人的“莱芜话”已经不再“纯正”。
新闻事件:12名市民参选莱芜方言发言人 21日上午,莱芜市莱城区有声数据采集工作在莱芜市花园学校展开,来自莱芜市各乡镇、社区、学校的12位市民接受了山东省语言专家的面试。“他们需要用最纯正的莱芜话说出规定的字词和句子,还得读老舍的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莱芜市语委办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莱芜方言发言人征集主要面向老城区、张家洼镇、羊里镇、口镇和方下镇等地区的市民,征集活动的指向性很强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莱芜方言比较“纯正”。 今年63岁的刘京桂是莱城区大王庄镇下崮村村民,他操着浓重的莱芜口音接受考官的面试,“哈水”“二锅(哥)”“长虫(蛇)”等词语是面试的考题,刘京桂感觉考得不错;出生于1948年的陈长伦曾是一名初中教师,他说话不那么“土气”,在读《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他读得很流畅;莲河学校教师谷增民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用地道的莱芜方言给考官讲了苍龙峡附近居民的生活故事。 “他们的莱芜方言大都很纯正,但现在还不能确定最终人选。”来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王红娟是此次面试的主考官,她告诉记者,莱芜征集7名莱芜方言发言人,其中方言发音人4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3人,征集和面试工作还将继续。据介绍,王红娟等三名考官还对面试进行了全程录像。
专家说法:建立有声资源库有利于保护莱芜方言 “莱芜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3个声调,二声和三声是一个音。”王红娟介绍,参加面试的12名莱芜市民的方言比较地道,但是一些市民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方言已经不再那么纯正,最终确定的7名莱芜方言发言人还得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在矫正部分字词的发音之后才能录制声音资料。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吕爱文也是面试官之一,他出生在莱芜,能够准确判断莱芜方言所在的区域。“随着外出打工和上学人口的增加,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莱芜方言也越来越不纯正,总感觉莱芜方言会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剧而消亡。”吕爱文称,莱芜方言承载着地文化,如果方言失传了,就谈不上什么地方文化了,所以录制莱芜方言有声资源库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现在学校和机关单位中都在推广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与保护莱芜方言并不冲突。如果不对莱芜方言加以保护的话,莱芜方言真的会面临失传的困境。”莱芜市语委一名工作人员称,莱芜梆子是以莱芜方言为基础的一种文艺形式,保护莱芜方言就得好好保护莱芜梆子文化遗产,最正宗的莱芜方言录制成功后,其影像将上传至网站供市民学习。
延伸调查 大部分市民平时 使用莱芜方言 记者调查发现,莱芜方言在一些影视节目中得以传播:《二妮子》这首歌出现后,网上出现了一股学莱芜话的热潮,有网友整理了莱芜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表,甚至还有莱芜话等级考试;今年年初,80后农民导演韩克拍摄了《土豪爹的婚事》,影片取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精彩片段还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上播出。 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莱芜大部分市民平时都用莱芜话交谈。“我平时主要是说莱芜话。”莱芜市某传媒公司白领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同事基本上都是莱芜人,她与同事交谈基本上都是用莱芜话,她说:“莱芜人之间说普通话感觉很别扭。现在的小孩在幼儿园开始就说普通话,真担心他们有一天不会说莱芜话了。”对于莱芜方言的传承,陈女士显得很担忧。 与陈女士不同,市民余先生对莱芜方言的传承有着乐观的态度。“毕竟莱芜是小城市,外来人口也不多,莱芜人讲莱芜话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有些政府机关里的公务员也讲莱芜话。”余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他在成都上了四年大学,也没有改变他说莱芜话的习惯,他认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家乡话也是忘不了的,说莱芜话本身就是一件很“洋气”的事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专家正在进行莱芜方言面试。 记者 程凌润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