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辛夷的2013艺术创作 2013年对于韦辛夷先生来讲,是充实忙碌的一年,他参与大量创作、活动,并在领导岗位上进行着各种发动、组织工作;以大创作为主的基础上,又有许多高古清雅的小品。不仅如此,他还尝试开拓思路,运用一些新材料,可谓不断耕耘、不断收获。
荟萃百家 稷下争鸣
去年,韦辛夷先生创作的《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成功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为全省2件入围作品之一。在这幅草图上,我们看到的是稷下学宫内汇集天下贤士的盛况,人群中央,是两位正在雄辩的学者,如果注意细节,会发现二者席地而坐,布衣者慷慨激昂,峨冠者气势走弱,前者身下草席多至四五张,而后者所剩无几。坐下草席多少之别,是韦辛夷先生巧妙运用了“夺席谈经”的典故,“讲经辩难时,辩胜者夺取他人的坐席”,韦辛夷先生说,“这样的情景设置是为了突出稷下学宫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学术见解的历史实情。二人谈经右侧,持圭而坐者,则为思想家荀子的形象。据悉,他曾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即学宫之长,为辩论公正判定胜负。在学术主张面前,真正做到了大夫贵族、布衣平民无分。” 稷下学宫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为了创作这幅作品,韦辛夷先生翻阅了大量历史、文学、建筑资料,土木砖瓦、服饰、工具无不考究,他说,“稷下位于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几乎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其中主要以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诸家为主,稷下学宫也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难得再现、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由于西方美术史中重要的作品《雅典学院》也刻画了思想家哲学家的思辨盛况,因此,韦辛夷先生在画面中有意做了一些回避,基础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他将研究如何加强画面表现力的问题,完成整幅作品。
历史画创作: 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不仅如此,韦辛夷先生在创作《闯关东》的过程中,也是严谨的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经过长时间的吸收和消化,融汇进他用笔墨塑造人物的艺术本体中。在选取典型环境方面,韦辛夷把视角定格在山海关城门楼前,并把人物分为三大组,中间一组面对观众,缅怀家乡,左侧一组背向观众走出城门,右侧一组就地休息,层次分明且相互联系。在构图方面,作者又十分留心人物与环境的边缘剪影效果,从左至右沿人群有一条贯通的横向动态线——有规律的正弦曲线,恰好使面向观众的一组人物有向前的张力,使走向城门的一组人物有向内的冲力,吻合了主题的需要。“闯关东,应该突出的是一个‘闯’字,是带着希望的迁徙,而非流离失所的逃亡,所以,我在细节方面加上了教书先生整理书籍的情节,出关后要更努力的谋生,过上更好的生活,以此呼应主题。” 韦辛夷先生对历史画创作情有独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心得,他认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题材,是创作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顾及因素最多的一类题材。历史代表着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存在,与汪洋恣肆的艺术想象不同,在美术创作的所有题材中,画历史画需要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在尊重“大历史”真实的基本前提下,允许对历史情境、人物精神进行合理想象,才能起到强化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古风道义 心向往之
除了以上两幅重要的大创作,他的《蝶梦》、《孔子见荣启期》,以及“烛影摇红·韦辛夷画钟馗”展,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这些作品超脱严谨法度之外,往往一气呵成,愈显挥洒自如,淋漓尽致。那身化成蝶的庄周,“鹿裘带素,鼓琴而歌”的荣启期,似乎正是画者自己的心神写照。 在韦辛夷先生的书房中,古籍经典挤满书柜,文学历史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好读书的文人习性一直伴身,对古风道义“心向往之”,也让其举手投足、笔里墨间充满洒脱倜傥,有怡悦情性、洗心养身的味道。他笔下的大创作厚重、耐品,无不透视出非凡的艺术功底和文化修养;小品画中仕女娉婷婀娜,高士抚琴品茗,花草疏枝横斜,虽逸笔草草,却是意韵横生。就连画钟馗,他也能洋洋洒洒写出《未必他心是我心》,从文化史和美术史的角度对钟馗形象做出梳理,这种文气与考究,在当代浮躁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只说“神来之笔”,不如问“笔从何来”,韦辛夷先生正是“笔从文中来”的最好写照。 (东野升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