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但目前中国经济又遇到了一些困难,部分地方官员面临“保增长”的压力,这势必会影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更看重“政策红利”。近日,市场一度传言保定市将作为北京政治副中心后,当地房价立即大幅上涨,来自北京、温州等地的炒房客已经大批涌进。 这些现象表明,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仍然将发展寄托于一些外部刺激,而非内生驱动。这就像过去几十年一样的逻辑:通过土地政策、税收优惠招商引资或者政府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改革释放更多市场自由,提高市场效率。 事实上,过去曾有很多中国城市规划自身为“区域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等,但规划本身只是想通过制定政策实现目标,而不是市场自发形成,因此,大部分都没有实现。而一些开发区已经空荡荡的,厂房过剩,土地浪费,这表明,通过规划或者政策红利驱动只能是短暂的,但代价可能是巨大而长远的。 在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压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希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真正能够推动经济持续长期增长的,是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这样才会享有改革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政策红利”思维,可能会削弱地方政府改革动力,浪费改革时机。(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原题:《真正能够推动持续增长的是“改革红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