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青阳镇刘家村八旬老人刘祯善和刘洪泽为百姓造福 |
坚持绿化20年,荒山变翠林 |
| |
- 2014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刘祯善(左)和刘洪泽(右)老人背后就是他们改造好的绿树青山。 |
|
山上凿石盖庙宇 亲手栽树搞绿化 日前,记者来到刘家村,见到了两个老人。刘祯善和刘洪泽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了他们亲手盖的碧霞行宫、运粮姑、王灵官、菩萨殿、玉皇殿、龙王庙等20间庙宇,还有先后种下的约4000多棵树,包含了果树、松树、国槐、柳树、银杏等多个品种。为了保护好古泉的泉水,两位老人又在泉眼附近盖了保护墙,顺上了一根管子,确保了泉水的干净,多年来附近耿家村、刘家村、东窝坨村的村民都是来这里装水。 两个老人回忆起二十多年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东山在二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那时村里有9个人自行想着绿化这座荒山,最后有些人因为资金的短缺和家人的反对中途放弃了。毕竟绿化荒山没有盈利,有时候香火钱也大都用在种树和再建庙上了。有时候,我们还得自己掏钱,还好我们的家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持着我们,我们也一直从未想过放弃过开发荒山、植树造林、盖庙行善的想法,现如今只剩下了我们这两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儿了。”刘祯善说。 老人还告诉记者,建庙宇用的石头都是他们从山上凿的,山路难走且窄,他们用一车车推下来。一块砖头一片瓦,也是一点一点从山底下搬上来的,那个时候山路很陡,对两位老人是很大的考验。“每年八月十五,我们俩早晨5点就起来割草,因为要防止枯草引起火灾,这一割就是两个多月。树苗是每年陆陆续续都有栽种,我们都是买来后随身捎带来,自己刨坑,自己提水灌溉树苗。这种土山的树木不好生长,所以费了不少心思。” 起早贪黑上山下山 泉水净了空气好了 “这二十年来,不管雨雪、炎热寒冬,我天天早晨4点多起床然后上山,打扫下山上的卫生,也防止调皮的小孩子折树枝搞破坏,晚上7点才回去。天天劳动着,感觉有事干,内心也不空虚,老人们在晚年也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绿化好了,为子孙后代们留下青山绿水。”老人们自豪说。 刘祯善老人的两个儿子告诉记者:“村里人曾经很不理解老爷子,感觉很愚蠢,后来时间长了,父亲一直如一,绿化了环境,保护了泉水,村里不理解的声音也少了。去年过年时,姐姐也劝说父亲年纪大了,每天起早贪黑上山下山怕身体吃不消,但82岁的父亲却表示现在身体还行,等到啥时候干不动了才不干了。父亲一直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求什么回报,一辈子吃苦受累的从来不喊苦累,我们做子女的就该顺从老人,况且这是好事,多年来家里人在物质和精神上也一直支持着父亲。” “两个老人起早贪黑搞绿化,弯着腰抱着砖头从山底下沿着陡坡一点点往上移,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空时也帮着搬搬,老爷子们带领着种了树、护了泉,如今泉水干净了,空气也好了很多。”刘家村的一位村民说。 从最初的一片荒山,到现如今的满眼翠绿,邹平县青阳镇刘家村的两位八旬老人刘祯善和刘洪泽二十多年如一日,用双手将刘家村外环的东山改造成了绿林,为百姓造了福。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尹玉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