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种一亩姜 今年赚了十来万 |
姜价暴涨也涨了姜农的种植热情,却使出口量锐减 | |
- 2014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0日,大孤山镇上册村的姜农正在栽种大姜。
见习记者 丛子茗 摄 |
|
本报记者 李孟霏
眼下的姜市,可以用“红火”来形容。仅仅过了一年,大姜的收购价便从2013年初的3.5元/斤“高调”涨到6.1元/斤,涨幅超了近七成。现在,正是种新姜的时候,“姜你军”的再次袭来让部分农户按捺不住,纷纷增加种植面积,也有一些农户则很淡定,往年的经验让他们更多了一份谨慎。 ↗收姜价创新高 比两年前涨五倍 “过年的时候还是6元/斤,现在涨到了11块钱!”10日,在市区纪念路附近的一家超市,正在买姜的市民孙先生感叹道,“看样子,还得涨价啊!”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市场了解到,目前生姜价均在10元/斤左右,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价,不少买姜的市民都感叹,“大姜比猪肉都贵。” 市场上的姜价大涨,就连收姜的价格也连创新高。 “去地里收姜的价格已经达到了6元/斤,成本增加了很多。”从事多年生姜批发生意的庄先生说,从今年年后开始,收姜的价格一路飙升,从3元/斤到4.6元/斤,再到6元/斤,像是在坐过山车。“就在2012年年初,大姜还是论堆卖,收姜价格一度降到1元/斤,短短两年时间,收姜价格涨了5倍。” 姜价大涨,姜农也打了“翻身仗”。10日上午,乳山市大孤山镇上册村的支部书记丁京峰说,他2013年种了一亩姜,在村里属于种的最少的,“我赚了10来万,最多的有赚20多万元的。” ↗大部分姜农增加种植 有的仍在观望 10日上午,天气还有点微凉,但这种凉意丝毫不能影响姜农的种姜热情。 乳山市大孤山镇上册村是乳山有名的“大姜村”。村里630户村民中,有300多户家中都种姜,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属于乳山市大姜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村子。 “今年多种了半亩姜,”正在自己地里忙着种新姜的村民连爱竹告诉记者。开沟、放姜、撒肥、打拱、盖膜、压土……每一道工序,她都和老伴仔仔细细地劳作。 2013年,连爱竹一共种了3亩姜,今年,她决定再增半亩。连爱竹说,村里不少农户都增加了种植的亩数,但多数都是在半亩左右。 “想多增加点也没有地,再说,就算是有地,也不一定有充足的水源。”丁京峰说,他自己家中今年也多种了半亩姜地,“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今年的价格比较客观,就多种点吧。”此外,他还做了一个统计,村里300户种姜户,有七成都增加了种植亩数,但增加的面积不多,都在半亩左右。 村里还有少部分姜农表现的很镇静。 “我去年种了2亩地,今年还是准备种2亩,”村民丁占军回忆,2012年姜价大跌,当时他赔了不少钱,今年虽然赚钱了,但是怕来年再摊上“小年”,“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心里没底啊!” ↗出口企业销量锐减 大姜现多内销 乳山吉利食品公司是当地一家以大姜出口、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年出口大姜2000多吨,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现在的收购价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出口价,最近几个月,我们的出口量减少了一半。”公司经理、乳山大姜协会理事姜春阳透露。 而过高的姜价,也让前来收姜的企业感到头疼。 平度市一家来乳山大孤山镇收姜公司的王经理坦言,过高的姜价让他们今年对外出口量锐减三成。 出口量减少了,大姜就多用于内销。丁京峰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旺季的时候,他一天能接待5批收购商,并都是外地来的商户,收了生姜之后往西部地区卖,“没办法,去年的大姜减产厉害!” 乳山市大姜协会的滕主任分析,姜价之所以如此暴涨,和产量减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013年入汛之后的涝灾、立秋之后的干旱,都对大姜的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省内长年收姜的昌邑、莱州等地,减产在20%左右,东北的多半地区大姜减产。乳山损失还算小的,在10%左右。”滕主任认为,货源紧张了,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