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钢笔头又断了!”儿子不耐烦地喊道。儿子刚上三年级,不太会用钢笔,加上他用的钢笔质量不是很高,几乎一周用坏一支。“这钢笔头是用什么做的?还‘钢笔’呢!连‘铁笔’也算不上。”幼稚的儿子又在抱怨,还故意提高了“铁笔”的声调。铁笔?儿子的一声“铁笔”引起了我的回忆。 那一年,我刚刚参加工作。明天就期中考试了,我们正连夜印刷试卷。我负责刻板,另外一位男老师负责印刷。我小心翼翼地刻着。因为刻板是个技术活。用力太小,蜡纸刻不透,油印不清晰,用力过大,蜡纸破了,油印时白纸上黑糊糊的一大片。不一会儿,脖子就僵硬了,手也酸了。这时,不免就抱怨几句,“要是教数学多好,刻板时就不用写这么多字了。”但一两个小时之后,看着自己刻的如群蚁排衙般的版面,不免有几分自豪。接下来便是放版,这更需要技术,放斜了,印的试卷字体就全斜了。一不小心撕坏蜡纸,导致前功尽弃。然后便是印刷,印刷也讲究技巧。推油印机的滚筒,用力过猛,蜡纸渗油过多,印出的字迹又黑又粗,油墨久久不干,力度不够,印出的试卷则因油墨过少而字迹不清。这时候就得用几张废报纸进行试验,等到看着字迹均匀,再真正印刷。等到全级几百张试卷印刷完毕,胳膊就要抬不起来了,如果是三四版,就得印几千张。可以说每次印刷试卷,都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挑战。因此,我们总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分成几个小组,两人一组,一个负责推滚筒,一个负责拿出印好的试卷,然后进行接力赛。虽然已是深夜两点,我们还是精神十足,不时调侃几句。这种印刷,劳累而又费时,可我怀念那段日子,因为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每一道题目都包含着老师精心的选择和思考。刻钢板的过程中刻下了我们的智慧、刻下了我们的责任、刻下了我们的爱心。印刷的过程中印出了我们的团结,印出了我们的合作,印出了我们的友情。 后来,手推式的油印机换成了手摇式的速印机,虽然还是要刻板,但印刷速度大大加快。看着试卷在速印机的滚动下一张张飞出,尽管胳膊又在发酸,心中还是充满喜悦。我们总是憧憬:什么时候成了全自动就好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加大,我们学校迎来了春天,一九九九年,学校购进了电脑。我们从此告别了印刷的“刻板”时代,进入了现代化的电脑制版时代。我们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会制出字体整齐,行距合理的版面,还可以随时改动。同时,速印机又换成了激光一体印刷机,不但印试题,印学案,还能印校刊,印刷的质量堪与印刷厂相媲美!原来一个晚上的工作量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还不用费力气。回想那个“刻板”时代,真是感慨万千。 从教十几年来,看到的岂止是“印刷术”的变迁?一幢幢高楼已经拔地而起,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一应俱全。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相继建成使用,宽广的操场上,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绿树成荫,校园文化气息浓厚。 现代化的多媒体走进了课堂,电脑、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互联网也在课堂上被广泛地利用。用电脑做成课件,或直接上网查找资料,或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搜集所需要的材料,还可在学科网络上下载各种资源,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又可以打印出成品。办公累了,课间跟着上课间操的学生漫步在塑胶跑道上或是到健身器材上活动一下筋骨,都是一种放松。 从铁笔钢板到电脑制版,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铁笔退役了,钢板退休了,但它们承载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永不退休,它将激励着我们这些改革的受益者,奋发进取,向着教育的美好明天不断迈进! 博兴县第五中学 齐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