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并没有多少文化,可起初订齐鲁晚报还真是为我妈。妈妈早就内退,为了照顾我和妹妹。我俩都考上了大学,多亏了妈妈起早贪黑、无微不至的照顾。2005年,我大学毕业考取公务员,妹妹也考上了大学。那年妈妈真正清闲了,我怕妈妈无聊空虚就给她订了两份报纸,精挑细选最后选择了《老年人健康报》和《齐鲁晚报》。 没多少文化的妈妈,看起报纸来蛮认真。戴着眼镜,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遇到“生僻字”(对她来说)还时常问我怎么念,我常不屑一顾地回答她。有时候还逗笑她两句,这么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呀?妈妈说,本来就没念多少书,上了年纪又忘了些,所剩无几了。我同爸爸谈论国家大事、谈论时政的时候,妈妈总也忍不住问上一两句,问得我们啼笑皆非,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妈妈自尊心特强,一直坚持看报读报。有时候很想跟妈妈讲什么需要精读、什么需要略读。可看着妈妈一字一句认真读报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扰她。仔细想想,文化不多或许怪不得妈妈自己,那个年代,姊妹六七个,作为老大的她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我应力所能及地帮助妈妈读报“识字”。可时间长了,慢慢地发现妈妈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关于国家大事她也略知一二了。她不无满足地说,“多亏看报呀,多识不少字呢;多亏齐鲁晚报,让我老太太也懂不少大事呢!” 订晚报的第二年,我的宝宝出生了,妈妈也荣升为姥姥,以后照顾小孩子事就多了。妈妈觉得健康报和晚报两份报纸有些看不过来了。最后决定舍弃健康报,留下了晚报。晚报信息量大,不仅有国家大事还有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知识。周末青未了情感故事是妈妈最关注的。看到与我们相关的故事,还专门留出来,给我看看以资借鉴,通明其中的道理。 妹妹考上大学那年,问我要了一份礼物,那就是齐鲁晚报,我很欣喜地送给她。我觉得送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种力量和希望。后来妹妹又考上研究生、博士生,过年回家,总是拿着晚报看个不停,自我调侃道,读了博士,反而捞不着看晚报了。我说你可以看电子版呀,妹妹欣喜不已。可过段时间打过电话说:“姐,我还是觉得纸质晚报读着有感觉!” 老爸在单位一直看齐鲁晚报,退休回家,每天最享受的事情也莫过于带着老花镜看晚报。因为晚报在,爸爸退休后一直没有太大失落感。 我对晚报的情结,也是因为给妈妈订报而生,看着看着,手就痒痒了,敲打几个小豆腐块,抒发一下自己的小情感,投了过去。竟然见报了,我欣喜若狂,再小的事上了报纸,在我心里就是大事呀,说明咱的文字水平也不赖呀。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我小“才女”的称号就在单位叫开了。单位有什么分析、材料之类的总是找到我,让我写写。我也不推辞,态度是关键嘛! 就这样,我家的每个家庭成员都与齐鲁晚报结了缘。从2005年到现在,一直订阅晚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看过的晚报存放在我家的小库房里,已经堆积如山了,可我们总也舍不得卖掉它们,总觉得它像家里的一个孩子,看着“他”高高地“站”在那里,心里就充满希望。 昌邑 傅丽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