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菏泽4月27日讯(见习记者 杨双媛 记者 李贺) 26日,由山东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主办,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承办的“中国(菏泽)牡丹文化与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开幕。本次研讨会历时两天,来自全国各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教授和专家学者共120人参与研讨会,研究菏泽牡丹的历史、园艺与古代文学,并在牡丹花会期间进行学术考察。 据了解,近年来菏泽高度重视牡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利用牡丹这一独特资源优势,扩大了牡丹标准化种植基地,规划建设牡丹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路牡丹产业研发中心,大力实施了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牡丹食品加工等牡丹资源的深度开发,规划建设路牡丹生态旅游区。 “做好牡丹文化和牡丹产业这篇大文章,既是重要的文化项目,也是重要的经济项目和民生项目。”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江说,这次研讨会是近几年来牡丹研究文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于提升菏泽的形象和魅力,促进牡丹产业的发展和牡丹文化的研究开发以及牡丹最终被评选为国花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讨会共有120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展出论文54篇。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红河学院张勇教授、三峡大学王前程教授,大连大学王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先生、中国石油大学张金环女士、菏泽学院李保光教授等依次于研讨会上发言,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牡丹文化在古典文学上的体现与发展。 山东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乔延春告诉记者,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在牡丹文化研究发面均有很高造诣。本次研讨会可供专家学者们公开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牡丹产业的发展和牡丹文化的传播均具有重大意义,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