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商品房的本质还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发生价格变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购房者理性看待市场规律和交易行为,也需要监管者维护好公平、法治的市场秩序。 刚刚过去的“五一”三天小长假,北京楼市成交总量同比大幅下降,全国多个城市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形。与此同时,房企拿地数量逐月递减,上市公司利润出现下滑;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楼市整体“趋冷”已是大概率事件。这不由得让人担心,业主抗议房价下跌甚至暴力“维权”的情况,有可能再度出现。 说是维权,更多的还是“维钱”,面对财产缩水的焦虑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不能成为无理取闹的理由。作为市场化的产业,房地产业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价格机制恰恰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楼市整体“趋冷”,这对有房者能否理性看待市场规律,以及政府如何维护市场秩序,都是一种检验。 从以往发生过的业主“维权”事件来看,相比投资者,情绪更容易受房价下跌影响的往往是刚需群体,前不久发生在杭州某楼盘的业主打砸事件就是明证。不少人为了买房,掏空了几代人的积蓄,甚至还要背负长期的债务。眼见自己的财产“缩水”,心中焦虑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房价的变动只会触及房屋所有者的财富,与权利并无关系。 但是,商品房的本质还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发生价格变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购房者应该理性看待房价起落,不能丢了基本的契约精神。毕竟,购买房屋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也是作为市场主体的购房人自主选择的结果,无论房价如何变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是不变的道理。而且,签了合同办了手续,白纸黑字红章注明了权利义务,形成了受法律保护的合同行为,再去闹事显然于法无据。而打砸等极端暴力行为,更是有违法之嫌。 对于这种影响到公共秩序的“维权”行为,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就显得更为重要。多数时候,业主们采取极端的暴力“维权”行为,就是想引起官方的重视,进而给开发商施加压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护合同的有效性,显然比满足部分人的利益更为重要。若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或明或暗地顺应“民意”,不仅是权力过度干预市场,还会给购房者造成“政府不允许房价下跌”的心理印象。在示范效应之下,一旦发生大的市场变动,很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极端“维权”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趋于稳定,市场规律对于房产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购房者理性看待市场规律和交易行为,也需要监管者维护好公平、法治的市场秩序。从长远来看,良好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终将回馈身处其中的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