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在我国北方,5月上旬正是春末夏初、气候宜人时节,可此时的泰国却已进入了热季,气温高达摄氏40多度。天上骄阳似火,地上热气蒸腾,连路旁的树木都热得耷拉着叶子,倦怠地打着瞌睡。就在这样一个炎热的日子,我们来到泰国首都曼谷,观赏这里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泰国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95%的泰国人都信奉佛教。由于泰国处处可见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和富丽堂皇的寺院,因而又有“黄袍佛国”的美名。尽管城市的生活节奏已迈入现代行列,但这里的社会风情、生活习俗、建筑艺术等,都还保留着浓郁的佛教色彩,尤其是那遍布各地的佛塔、寺庙,既是泰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泰国人莫不以此为荣,所以,我们刚下飞机,导游就带我们去参观泰国的标志性建筑——大王宫。 大王宫坐落在曼谷市中心,是曼谷王朝一世到八世的王宫,故又称“故宫”。它是历代保存最完美、最壮观、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宫殿,现仍为皇家举行加冕典礼和宫廷庆祝活动的地方。大王宫前面是一个广场式的王家花园,花园中绿树婆娑,鲜花遍地,芳草如茵,把偌大的宫殿融入一个美丽、祥和的自然环境之中,更增加了它的诱人魅力。 大王宫由暹罗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群组成,绿顶红瓦,金塔高耸,在阳光照射下绚丽多彩,一片金碧辉煌。大王宫内有四座宏伟的宫殿,各宫殿内雕梁画栋,陈设华丽,其中有许多壁画浮雕、古玩珍宝、龙床宝座、中国瓷器等,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贵艺术品。 走马观花地参观过各宫殿,导游又领我们参观坐落在大王宫院内的玉佛寺。 玉佛寺又称护国寺,是泰国的“镇国宝刹”,面积为大王宫的四分之一。寺内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塔、藏经阁、钟楼和金塔等建筑。这些建筑都以大理石为台阶,屋柱上雕有珍禽异兽,墙上镶有精美的花饰。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一尊高66厘米、用整块晶莹的翠玉雕成的玉佛。这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的“镇国之宝”,地位异常崇高。每年三季更替时节(泰国一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季三季),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由国王亲自动手,为玉佛沐浴、更衣。 除玉佛寺外,郑王庙、金佛寺、佛光寺等寺庙,也都各具特色,为来泰国旅游者的必到之地。还有更多规模不等的寺庙,遍布泰国各地。在5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就有寺庙32500多座。单是曼谷,就有380多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年佛事鼎盛的我国南朝,寺庙已多得惊人。但比起泰国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与佛教的普及和众多寺庙相适应,泰国的和尚也特别多。一个6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僧侣就有30多万!走在曼谷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身披杏黄袈裟、光头跣足的和尚。他们脖子上挂着化缘钵,三五成群,沿街化缘。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敬。由于泰国的和尚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接受别人的膜拜,一般不用还礼。即使对国王,他们也是只受拜不还礼。老百姓路遇和尚,都要主动让路。在公共汽车上有一排座席,是专为僧人设的。 泰国人尊佛,还表现在他们的“出家”观念上。在泰国,出家当和尚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资历,每个男性公民一生中都必须当一次和尚,国王亦不例外。一般儿童七八岁就被送到寺庙出家,在那里读书、学经,过僧侣生活。也可以成年后出家。他们中多数人过上一段(少则三个月甚至一星期,多则几年)僧侣生活后再还俗,只有一部分人终生出家。出家的目的,年轻人是为父母积德,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年长的则是为子女祈福,祈求子女长命富贵。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如此深入广泛,这也对泰国的社会和民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农村,佛寺不仅是信徒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是儿童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又是当地村民的活动中心。村中各种会议、公共活动等,一般都在寺院中举行。寺内的和尚既是知识的代表及道德的楷模,又是积累功德的对象及道德理想的倡导者,充当着精神导师和心理医生的角色。在泰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佛教不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也是维系每个家庭和社会团体的道德规范。它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人生志趣等方面,影响无处不在。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出版社编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