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5月6日(记者 范少伟) 家在市区阳光城市花园的姜传岗老人不仅藏有5000多册书,还自发研究大运河历史,个人走访了20多个村庄。 6日上午9点,阳光洒进书房,姜传岗翻开一本《马列思想》,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书架上的哲学历史的书比较多,我原来在济宁市委党校任教,主要从事哲学教育,自己也比较喜欢哲学。”姜传岗说,哲学、文史是他的最爱。 姜传岗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只有20多元,他的大部分工资都用买书。每次出差,书店是他必去的地方,“他从来没给家人带过地方特产或者礼物,但会背着一摞书回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姜传岗的老伴郭玉梅笑着说,书就是他的宝贝。目前家里还有五千余册,主要是历史文献,有些珍贵的线装书。 每个阶段,姜传岗读书都有一个主题,目前他正在研究大运河历史,桌子上放着厚厚一沓资料。一本记录大运河历史变迁的《行水金鉴》,姜传岗买了大半年的时间,“最终在网上买到了,从台湾邮寄过来的。”姜传岗说,这是清代版本的,是文言文,全面记录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他不仅查阅历史档案,还走访大运河流经的村庄,寻找有关大运河历史和故事。“我去过梁山、东平、开封、濮阳等地,大运河流经的20多个村庄,坐公共汽车去,也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姜传岗告诉记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拿着照相机,访问当地村民,整理了五六万字的资料。 “我觉得读书和研究应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信仰。”姜传岗说,有了信仰,做起事情来就会充满热情,乐在其中,生命也会朝气蓬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