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2012年开始,滨州市公安局连续三年开展“百名机关民警下基层”活动,每年抽调机关民警充实到基层所队,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学习锻炼。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有300余名机关民警离开原单位,走进基层所队,与基层民警同吃住、同学习、同工作,接触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为基层单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他们也丰富了基层阅历,增长了基层经验,取得了他们在机关工作中不一样的收获。本报推出一组报道,听下派民警讲述让他们难忘的警民故事。 暖暖的鼾声 说起2013年9月9日的一起案子仍记忆犹新。上午10点,有人报警称张某在车上吸毒,我和同事赶到报案地并搜出冰毒2克及吸毒用的吸管2根。我们将张某传唤到所并进行尿液检测呈阳性,确定张某吸食了毒品,在讯问中狡猾的张某交代了9月9日和9月2日两次吸毒的事实,并坚称没有同伙。 审讯中,张某的手机响起,一条来自吴某的信息称“帮我联系点货”,每隔两三分钟就向张某询问取“货”的事情,我们怀疑张某以贩养吸,决定引诱吴某“出巢”,为了不引起吴某怀疑,我用张某的手机给他回复“多少?时间?”对方随即回复“5,下午三点某某阁”。审讯完张某眼看就到三点了,我和同事就往“某阁”赶,期间我用张某的手机和他联系,但吴某狡猾多端,不断变换取“货”地点,可就是不说拿“货”的事,直到下午五点也未出现,线索就这么断了。 回所后,晚饭顾不上吃,便对张某二次讯问,张某坚称自己并不贩毒,到22点30分,交代了2013年9月的与王某一起吸毒的事。经了解,王某现被行政拘留,我和同事赶到拘留所提审王某并如实交代了和张某一起吸食毒品的犯罪事实,再将张某送到拘留所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从滨北回派出所的路上有同事在车上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我和其他同事都被如此“怪异”的鼾声逗乐了,第一次觉得鼾声也可以如此悦耳,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此时,不知道谁的肚子发出一阵“咕噜”声,这才想起原来大家为了忙案子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 对基层民警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天,有时抱怨“太累了”,可有案子的时候他们还是跟打了鸡血似的!在所“历练”几个月之后,基层民警的不易我已能感同身受,我也变成了十足的“女汉子”。 基层工作谈不上历经磨难,但绝对难言轻松。就拿滨城分局市中派出所为例,每日警情少则十几起,多则二三十起。值班民警肩负二十四小时接处警工作,值完班第二天、第三天还要处理受理的案子。基层民警除了日复一日处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就是为了案件一点点的分析研判。虽然辛苦,但在案件侦查有了结果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满足感,却是在机关工作中体会不到的。 “丢”了的“妈妈” 2013年9月19日“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而有位老人却迷失在回家的路上。下午一点,接到指令称:有位老人迷路了,在蒲湖边上。 3分钟后,我们在蒲湖边上见到了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两只深陷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地面,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热心的报警人害怕老人出意外,一直等我们到达现场后才离开,从她的精神状况看应该是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 经了解,老人长期住女儿家,想儿子了,便从女儿家偷跑出来,说完老人呜呜地哭了起来,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赶紧拿纸巾给老人擦眼泪。她又说道:“俺从早晨九点就出来了,咋还没到家?这是到哪了啊?”我看看表,心想,老人已经在外独自走了四个多小时,顿时心中一阵酸楚。 再仔细问,老人只知道儿子住在彭李,叫徐某,其他的就记不清了。我联系同事帮忙查询徐X”,同事说彭李办事处某居委会确实有这么个人,但电话无人接听。我们把老人扶上警车,10分钟后,我们到了该居委会,车还没有停稳老人就急着往下走,我害怕找的地方不对,安抚她继续坐在车里。我下车到村头的小卖部去打问,讲明来意后,我让小卖部的老板在警车跟前瞅了瞅,问他是否认识车上的老人,他说认识,还对老人说:“大婶子,你这是干啥去了”。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找到老人的家了,看到老人和家人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我们心里格外幸福。 一年的基层生活,我发觉基层忙,但也充实;基层累,但也欣慰;基层苦,但也幸福。一段段或模糊或清晰的故事,一幕幕感动我温暖我的瞬间,必将激励我走好从警路上的每一步。记得读过这么一段话:“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我觉得这是送给基层民警最为熨帖的话语。 这一年的基层生活,每个警情、每个案件都是一个故事,有些故事时间久了便模糊了,有些故事却铭记在心,也正是这些故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民警的酸甜苦辣,也让我学会了悟人生百态,品人生冷暖。 本期民警 李红娟 本报记者 王忠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