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寸步不离照顾,10位“寄养妈妈”把孤残儿童当亲娃 |
“就想让孩子有个家,有妈疼” |
| |
-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王爱兰教“女儿”新丽看图学知识。 本报记者 姜文洁 摄 |
|
本报见习记者 刘璐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而超越血缘的母爱更是人间的大爱。“寄养妈妈”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福利院里一些得不到亲生父母照顾的孩子,一些等待被领养的孩子,都需要家人的关爱和照顾,而寄养妈妈们用自己的大爱让这些孩子找到了“家”。她们照顾的都是别人的孩子,却要付出比照顾自己孩子更多的关爱与耐心。 怕孩子掉下床 母女地板上睡半年 “爱华,来,妈给你擦擦脸。”7日,在桓台县果里镇凤鸣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里,女主人刘英把女儿党爱华搂在怀里,轻轻地给她擦拭着脸上的污痕。看到这温馨的场景,很难想象她们并不是真正的母女,刘英其实是党爱华的“寄养妈妈"。 今年41岁的刘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而9岁的党爱华则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孤儿。6年前,仅有3岁的党爱华来到了刘英的家里,从此,两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刚来的时候,爱华站都站不起来,也不会说话,整天只能趴在床上,瞪着一对可爱的大眼睛,让人看了心疼。”为了照顾党爱华,刘英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由于睡惯了福利院有护栏的床,党爱华在新家里半夜总是掉床;刘英便在地上铺上棉被,夜里搂着党爱华睡地板,这一睡就是半年。因为党爱华的疾病,刘英照顾她几乎是寸步不离。仅为教会爱华学站立,刘英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现在的党爱华已经可以跟正常小孩一样的行动、奔跑了。刘英说起来,满是欣慰,“孩子因为疾病被家人抛弃,太可怜了。我要像对待亲闺女一样照顾她、疼她。” 10位“寄养妈妈”都是贴钱照顾孩子 其实,像刘英这样的“寄养妈妈”并不是个例,凤鸣村作为淄博市唯一的爱心寄养基地,在这里,像刘英这样的“寄养妈妈”还有9位。这些寄养妈妈都用百般的努力、千般的疼爱来照顾着各自的寄养孤儿。 据凤鸣村村支书于克诚介绍,凤鸣村爱心寄养基地是在2008年8月正式成立的。当时有50个符合条件的家庭递交了认养申请,经过市福利院的审核,包括刘英、王爱兰等在内的10个家庭正式成为了寄养孤儿的家庭。爱心寄养基地成立后,先后有十几名孤残儿童进入爱心寄养基地的爱心寄养家庭中,这些孤残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父母”的爱,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后来,由于有些孩子被家人找回,有些被正式领养,目前村里还有7名寄养孤儿。 “寄养母亲们对认养的孩子都非常负责,跟对待亲生孩子没什么两样。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关爱。”于克诚说,福利院每个月会给孩子们400元左右的生活费,但是这些钱远远不够孩子们的花销,有些孩子身体不好需要看病拿药,寄养妈妈们都是自己掏钱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给他们看病。 相关链接 希望寄养孤儿 将来能够自立 问及收养这些孩子的初衷,“寄养妈妈”王爱兰说,当时就是觉得这些孩子可怜,小小年纪就被父母抛弃,不忍心看他们受苦。王爱兰收养的女儿党新丽患有轻微脑瘫,但是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现在新丽看起来与普通孩子并无两样。王爱兰觉得,照顾孩子虽然辛苦,但孩子同样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很多幸福和乐趣。“开始的时候,因为太累也想过放弃,但是看到孩子可爱的小脸,就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我自己的孩子就比爱华大一点,因为爱华的身体原因,刚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她的身上。反而对我孩子的照顾有些疏忽,想起来还是有些对不起孩子。”说到这,刘英眼圈有点发红。不过,随后她又欣慰地说:“幸好,我孩子很支持我,也很喜欢爱华,学校放假的时候,都是他带着爱华出去玩。” 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寄养妈妈”们既有担忧又充满了希望,她们只希望孩子们在自己的照顾下健康成长,将来能够尽量独立,最好能有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 “寄养妈妈” 感动村里人 对于妈妈们的辛苦和付出,孩子们也是看在眼里。虽然身体患病,但现在很多孩子都已经学会帮妈妈做家务,也会为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端洗脚水,很是孝顺。虽然有些孩子因为病情原因,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从他们投向母亲的目光里,满满的都是依恋。刘英说,有一次因为农忙实在顾不过来,她就把孩子送回福利院暂住了几天。可就这几天时间里,小爱华便瘦了一圈,见到刘英后,便紧紧抱着不放。刘英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从那以后,刘英就克服困难,坚持把孩子走到哪带到哪。 村里的人提起这些“寄养妈妈”,都是赞不绝口。村里的李先生说,照顾残疾孩子需要费太多心力了,这些“寄养妈妈”为孩子做的事,有些亲生母亲也不一定做得到。 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孩子们被“寄养妈妈”认养后,都被照顾得很好,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健康状况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