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棚改,可以改出更多人情味 |
畅通沟通渠道,考虑百姓诉求,这项复杂庞大的民生工程才能更成功 | |
- 2014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陈玮 郑雷 整理 为什么老百姓 总觉得吃亏了 郑雷:这次去棚户区,感觉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怎么说呢?平时我们看到的,是城市最光鲜的一面,可在棚户区里,时光像是倒退了20年。 张建勇:这部分人群在我省并不少见,所以今年我省棚改的力度特别大。根据规划,我省今年将进行629个小区、239525户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棚改任务同去年相比,增加了66.8%。可以说,这个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业内人士:我们进行棚户区改造,其中也包含解决国企改革失败的遗留问题。企业职工下岗了、退休了,因为太穷困,所以几十年来无法离开棚户区。从这一点来说,棚户区是改革开放进程中被历史欠账的一个缩影,进行棚改也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途径。 陈玮:在棚户区住了这么多天,我觉得居民说得最多的,就是补偿少,很多人认为换房子是自己吃了亏,而棚改负责方则认为政策已经足够优惠。 张建勇:棚改中最难推动的,就是拆迁补偿和居民安置问题。有的老百姓认为自己得到太少,政府拿走太多。我认为矛盾点在于公共利益的分割问题。这时候,政府如何把商业收益划分给居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业内人士:我觉得之所以拆迁难,不是因为政策有缺陷,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拆迁成本越来越高,而群众的诉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青岛中山路老居民想回迁,有三分之一的人还没搬,我们要照顾他们的利益,只能反复做工作。有人有乡愁,是不是应该被同情?但要是同情了他们,那搬走的三分之二怎么办?他们会说政府不作为。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也不能强拆,只能反复做工作,讲道理,拆迁就被搁置。 张建勇:相关部门首先应该是良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制定一套各方都能接受又可行的方案。比如青岛中山路就是个典型例子,一方要建商圈,一方想回迁,当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如果让位于商业利益,就要给居民足够的补偿。所以补偿标准的制定很重要。 拨40个电话 才问出一份公告 郑雷:在临沂采访时,我发现村民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2003年设定为房子是否违章的时间点。其实政府发过相关征收公告,但是为了查到这份公告,我联系了临沂市建委、房管局、北城新区建设管委会、南坊街道等好多单位,前前后后一共打了近40个电话,最后才在南坊街道办查到这份公告。记者想查这个公告,都要绕这么多圈,村民想看公告,也一样摸不着头脑。 张志元:你说的这些其实反映了拆迁方和居民之间的沟通问题,缺少必要的沟通,谁也不理解谁,谁也不相信谁。 这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一些居民眼中,政府与开发商合作,从拆迁中获益。而另一方面,确实有少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更多的补偿款。如果双方不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那么这种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郑雷:这种沟通如何建立呢? 张建勇:居民在拆迁中属于弱势群体,所以政府要维护他们的利益。政府可以委托房地产评估机构来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合理的引导来转变居民的观念。 张志元:还要加强棚改的民主化。在棚改中可以建立一种协商机制,在公共政策出台之前要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然后再出台政策。 业内人士: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首先要多接触。现在碰到记者采访,相关部门都遮遮掩掩,更何况对普通老百姓了。透明的渠道才是消除误解的桥梁。
哪怕村落消失 也给乡愁一处落脚地 陈玮:对于很多棚户区居民来说,他们祖祖辈辈住在那个地方,对故土很是留恋,现在故土改变了,那乡愁是不是就没了? 张建勇:我认为,在棚改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或文化,比如那些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老街、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当然要保留下来,让人们能够记得住“乡愁”,但也不是所有东西都保留,那样的话拆迁还怎么进行?这要搞好平衡,要衡量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哪个更重要。 陈玮:那么一些无形的文化资产呢?比如聊城冯庄的八角鼓,他们担心村子没了,八角鼓也不会有了。 业内人士:棚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村庄消失,或者标志性东西减少,但可以有选择地保留一些特色的东西,让村民记得住乡愁,比如在规划中为八角鼓另辟一处小场地。 郑雷:还有一种形式的乡愁,它不是某种具体的文化形式或者遗产,而是对原来居住地方的留恋,比如青岛中山路上的里院文化。 张志元:对。中国人普遍都有思乡情结,讲究落叶归根。对于政府来说,即便不能实现回迁,也应尽量把原居住地的人安排在同一个小区里,减少他们的思乡情绪。 业内人士:本来棚改的任务是拆迁安置,让居民搬进新房,但随着社会发展,棚改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比如老百姓要求记得住乡愁,有些人想借助棚改脱贫。他们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棚改上来解决,这就让棚改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个别部门很难推动。
为民解忧 新楼安装医疗电梯 张志元:在棚改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三个角色。首先是拆迁管理的监督者。在拆迁过程中,政府不能参与出于商业利益而进行的拆迁活动,否则对老百姓有失公平,对政府自身形象也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利益冲突的调节者。当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出现矛盾时,政府应本着公正客观的立场,协调拆迁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这事处理好了,老百姓会更信任政府,处理不好,政府的公信力就会丧失。 最后,社会救济的提供者。政府的职责就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到棚改中,就是尽可能照顾居民的诉求,让居民的人和心同时搬到新楼。 业内人士:棚改也是各个部门博弈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牵头,多方面平衡。 郑雷:有些居民家里除了老人就是残疾人,像这种情况,想住个一楼二楼,算不算合理要求,该不该照顾呢? 张建勇:棚户区改造本就是惠民工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这种情况,我认为就该在人情上开个口子。 业内人士:相关部门应该可以协调,但不能满足所有人要求,低楼层的就那么几套,要的人多了,该怎么分配是个问题,而且下一步针对棚户区老弱病残多的问题,还会考虑在新盖楼房安装医疗电梯,也就是说,电梯里可以放进担架,这也可以减轻一些居民的忧虑。 张志元: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可以按照居民的轻重缓急,照顾这些人的特殊需求。把选择标准和过程公示出来,让大家都看看,谁也没有怨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