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今日关注
  • 山东新闻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 报料
  • 评论
  • 论坛
济宁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超
把自己放逐书海中享受快乐
2014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超在书房读书。
  “读书是种享受,现在偶尔有机会出去学习的时候,我时常把自己放逐在那些学校的图书馆里,那样的时光里,我似乎找回了最初的宁静。”窗台的海棠斑驳着的午后的细碎阳光里,济宁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超悠然地说。在许多人眼中,王超鲜有“官味儿”,却洋溢着满满的文人气质,犹如暗香徐来。读书、写字,几乎成为他工作之余的全部内容。
  文/图 本报记者 汪泷
藏书万余册,方便查找编制书目
  走进王超的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座磊落的书城。两壁图书,以及侧身其间的书山相互对望,森严的味道里弥漫着不着痕迹的洒脱。“因为休息的时候很喜欢随手能抓本书看上两眼,所以无论是床头还是沙发旁,我都要摆上几本新买的书。”
  因为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所以对于王超而言,难得休息的时候,一旦偶有闲暇,便以看书、写字来打发时间。“以前家里生活条件差,想买本心爱的书,就真的需要省吃俭用才行。”在王超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在新华书店里看中了一套《书法大字典》,“当时200多块一套,可我每个月的工资才30几块钱。” 
  前前后后去了新华书店好几趟,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王超才狠狠心买了回来,“可后面几个月的生活开支,却要紧了又紧。”回想起那时与书打交道的日子,王超开心的像个孩子。 
  因为喜欢看书,所以王超和家人出门逛街的时候,书店是必到的一站。儿子王浩说:“有时出门本来是奔着目标去买东西的,可走到一半看到书店,父亲就丢下一句‘你们去吧’,自己便一头扎进了书店。” 
  现如今,王超家里有藏书一万多册。因为书实在太多,所以他和家人一起,专门编制了家庭书目,不仅每本书上都贴了标签进行分类和排序,还印制了专门的书目方便查找。
酷爱练书法,读书提升文化底蕴
  去年,身为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王超出版了自己的书法集《清风徐来——王超书法作品选》。对于书法,王超说:“我从小就喜欢,因为字写的好,那时候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的板报都是我来写。”
  上高中的时候,王超偶然听说有个同学的亲戚是位书法家,他便每逢周末便前往去讨教学习。“我现在主要练习小楷、楷书和行书。”王超说,这三种字体体现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小楷十分文雅,文化味儿很浓,而楷书则严谨有法度,“所以我希望能用这几种字体,来体现我对文化的追求。”
  书法与阅读虽然载体不同,可在王超看来,两者却有着一致的修养。“写书法的有的称之为‘书匠’,有的则能称之为‘书家’。”王超告诉记者,看书多了,才能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写出有灵性的书法,“这才能称之为‘家’。” 
  王超说,读书是学习,写作是创作,所以除了出版了书法集之外,王超还出版过论文集《来自实践的思考》,和散文集《留住温馨》,这些作品都是他读书写作的结晶,也体现了王超与书为伴的点点滴滴。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