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今日关注
  • 山东新闻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 报料
  • 评论
  • 论坛
笔意赋心声
——评画家张学正先生写意花鸟画
2014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初与学正先生相识,缘起于前年初夏偶然接到北京某编辑部的电话,向我约稿。从对话中听得出是位书画行家。其说话之恳切、得体,使我对这位陌生人产生了好感,如约寄稿若干天后,收到了印制精美的刊物,自此电话交流渐多。后到北京出差之机,专程拜访,深为拜服,引为知己。
  学正先生是画写意花鸟的,作画题材广泛,笔墨讲究,有着极深厚的功底。尤其可贵的是,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创新,所以他的画构思新颖,意境深邃,每每欣赏他的作品都会令人感到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与学正相处、相聊,看学正作画,也是一种乐趣。他作画有个习惯,喜欢早上挥毫泼墨,当别人起床时,他的两幅佳作已经完成了。学正先生作画运笔从不造作,既认真却又很自如很放松地去画,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完成作品,这种良好的心态造就了他的作品淋漓尽致、拙雅相间、清新自然的风格特色。
  和学正先生有一年多没见面了,最近得知他正忙于编辑出版自己画集之事,我很想先睹为快,他答应了我的要求,便把部分画作和翻拍片寄了过来。我反复地翻阅欣赏着这件件佳作,我感到这些近作与以前在报刊、画册中看到的他的作品相比,又有了新的升华,不少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恋秋图》是一幅四尺整张的横式大画,作品中采用了色墨对比的手法,在整幅构图中以大块面积的淡砂调胭脂点染秋林,来衬托出画面左上方那丛林中空隙处透露出来的几只黑色禽鸟,使表现主题十分突出。“秋林”用色虽比较单纯,但由于干湿得当、笔法丰富,所以显得枝挺林茂,很有层次感;而禽鸟则以浓墨为主,强调整体对比,加之姿态各异、生动传神,因而将金秋那诗一般的靓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另一幅《细雨》也有同工异曲之感,不过林之色调变了,鸟之神态变了,便把人带入了另一种情韵和意境之中,仿佛让你感觉到了那蒙蒙的细雨、轻轻的微风,因而产生了丝丝的凉意和淡淡的柔情。《和合之美》《晨曲》是另外两幅题材相近的斗方画,画中的水禽姿美墨润,作者赋予它写实而又略带夸张的优美造型。似在翩翩起舞;画左下方的荷叶水草,也都处处见笔见墨,两者配合,开合争让,相得益彰,的确给人以清新和谐之感……
  综观学正先生的画作,在笔墨技法上,是继承了传统,有着深厚的功力的;在构思上,独具匠心,有着高层次的追求;在构图上,不拘一格,从“新”和“变”字上下工夫;在创作理念上,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精益求精,更多地琢磨作品的意境和神韵,给观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我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浮浅的诠释。
(张启明)

  张学正,1966年生,平度市人。先后就读于西南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深造于清华美院研究生班。自幼受家庭的影响酷爱书画艺术,从小学生开始,一直笔耕不缀,孜孜以求,特别是接受专业教育以后,在诸多国画大家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
  张学正先生历任华夏美术专业学校校长、中国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美术报》总编辑、艺术总监、中国书画家杂志副主编和专题部主任、北京新亚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学会副主席,艺术研究院院长等,并连续多次出任全国书画大展评委及秘书长。
  出版有《张学正花鸟小品》、《白雪艺术世界》、《张学正画集》、《张学正作品选》等个人专辑,并应邀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举办画展,国内外几十家媒体做过报道,其作品得到社会诸多单位和个人的厚爱与收藏,被收藏家们誉为当代最具升值空间的实力派画家。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