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成大运河“命运分水岭”,一市努力难掩困局
“运河之都”的孤独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1日,济宁南旺龙王庙前的运河河道已长满杂草,分水工程失去原有价值。 本报特派记者 张中 摄
  济宁以南运河航运仍非常繁忙。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北方河道废弃,南方河运繁忙,如今大运河南北段的悬殊落差对地处中间的运河古都济宁来说,感受最为深刻。由于地方投资少、社会关注少,济宁扩大运河航段的努力屡屡受挫,昔日纵贯京杭的大运河,如今只有济宁以南通航。面对生存考验,北方仅存的运河枢纽济宁颇感寂寥。
  本报特派记者 乔显佳 张榕博 汪泷 发自济宁        
北方航段仅存的内河枢纽
  21日下午,济宁汶上县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处,长满杂草的分水口早已不见小汶河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景象,南旺也成了整条大运河南北段的“命运分水岭”。
  “古运河河道,南旺以北基本没水,荒废了;南旺以南,行船能直通宁波(杭州至宁波有杭甬运河)。”这种对比从济宁市港航局局长玄志祥口中说出时,语气颇为无奈。
  济宁地处京杭运河中段,史籍称济宁为“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元明清三代的济宁,朝廷关注,百官聚集,成为无可争辩的“中国运河之都”。如今,作为山东的内河大港,济宁市仍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枢纽之一,河道全长1100公里,其中京杭运河主航道占据其中的五分之一,在大运河沿线12个城市中居第一。
  实际上,京杭大运河“折翼”后,济宁便成为整个北方运河航段中仅存的内河枢纽,这让曾经以贯通南北为骄傲的济宁感到孤独。

投资少、审批难,投建运河瓶颈多
  在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今年4月联合批准的济宁港总体规划中,提到要使济宁港成为亿吨大港。
  “目前,济宁的水运占到全省内河运量的80%,GDP贡献4.5%。”济宁市港航局总工程师高永刚说,尽管如此,但山东在运河航运方面的投资却不大。
  “我们一直希望提高运河的价值,因此搞了很多工程,有货运、客运,还有旅游。”玄志祥说。
  济宁曾希望通过政府投资甚至社会资本投资来拉动运河建设,但是不仅政府、社会投入少,社会关注度也不高,而运河河道的日常维护、船闸建设及工作人员工资,都是笔不小的数目。
  济宁市港航局有关人士说,为了重新发展我省运河航运,他们也做过努力,但是立项、审批等环节都成为瓶颈。“我们希望南水北调的同时可以行船,但得到的答复是,行船可能影响水质,没有同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