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山东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扩大85.7%
山东农产品贸易逆差将成常态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据省商务厅发布的消息,1-4月份,农产品已经成为山东第一大类进口商品。济南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4个月山东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85.7%。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为何农产品成为第一大类进口商品?
  本报记者 孟敏      
农产品进口规模
2012年首超出口

  济南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山东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93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占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23.8%。其中,出口307.1亿元,同比增长2.9%;进口627.8亿元,增长33.2%。农产品贸易逆差为320.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2.9亿元逆差扩大了85.7%。
  历史资料显示,作为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2012年我省农产品进口规模首次超越出口,出现历史上的首个贸易“逆差”。而当年全国食用油籽进口5481 .8万吨,贸易逆差达到300 .4亿美元,占到贸易逆差总额的近九成,其中大豆进口5264 .0万吨,进口量约是我国产量的3倍。
  省农业厅人士分析认为,山东的“逆差”比全国推迟了7年,这主要是由于山东出口基础较好,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连续13年全国第一。但山东已步入农产品逆差阶段,这一逆差将成为常态,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进口仍以
棉花大豆为主

  山东农产品进口主要产品仍是棉花、大豆、植物油等。其中,进口大豆345.1亿元,增长42.3%;进口棉花44.2亿元,下降12.3%;进口食用植物油42.2亿元,增长26.6%。而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包括水海产品、蔬菜、水果、肉食品和花生等,五大类产品出口54.3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4.3%。
  “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加工成食用油和饲养牲畜,而棉花也早已实现了全面进口,进口对农产品加工大省、畜牧业大省和棉纺大省起到了支撑作用。”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山东去年出口的都是占用土地资源较少、地产优势明显、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进口的都是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这也有利于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增强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出口,进而推动我省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