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身份、工地,私刻公章伪造合同,诈骗60余万元
编织美丽谎言的“项目经理”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办案民警在整理田强的作案证据。
     文/图 本报记者 黄广华 
见习记者 李慧 
本报通讯员 赵修婷 张鹏
  “其实自己也想到早晚会有这一天……”5月20日下午,在邹城市看守所审讯室内,田强(化名)对民警坦言,被关押后的这几天是他近几年来过得最舒心的日子。59岁的田强以山东某事业建设公司项目部经理的身份,虚构邹城多处建筑、绿化等工程,私刻公章伪造合同,诈骗合同保证金,自2010年年底以来,作案10多起,诈骗金额达60多万元,所得赃款被全部挥霍。

销售能手每年拿一万多奖金
  20日下午,一声“报告”后,带着手铐的田强,双手抱头走进审讯室。
  皮肤黝黑的田强,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小一些,两只眼睛转得和他说话的语速一样快。
  “给人的感觉看上去就很精明。”参与侦办此案的民警付皓说。
  此前,田强的生活平淡而踏实。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四口、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1973年,初中毕业的田强参军入伍。5年后,他从部队复员回到邹城。1980—1984年,田强在邹城市看庄镇工业办公室当业务员。1984年在原邹城市城关石粉长干副厂长兼销售科科长。
  “当时我主要负责跑东北的业务,往东北送的石英砂、石英粉都是用火车皮送,整个东北的业务都是我一个人的。”田强说,当时的石粉用途很广,不光火柴厂,甚至连飞机场都能用得上,“干销售的那几年,厂里的先进年年都是我,每年工资加奖金能拿到一万多元。”
  随着业务越做越大,田强从原厂辞职,“我自己开了个石英厂,自己干起了厂长,把原来东北所有的业务都往自己厂子里拉”。也就是几年,田强积累一笔不小的财富,“自己的家底有个几十万,在当时确实感觉很牛气了”。说起当时的生活,田强脸上滑过一丝留恋。

承包工程时被战友骗近20万
  好景不长,1990年前后,因为一个三角债务,田强一下子赔掉了近10万元,他坚持认为自己是被骗了。
  不得已,田强卖掉了石英厂,和弟弟一块买了一台工程车,跟着别人承包点工程干。
  几年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田强原有的生活轨迹。
  “2008年,一个王姓的战友找到我,要我跟他一块在南京承包工程。”田强说。
  田强跟着战友一起来到南京。当时,战友拉着田强看了工程现场、工程承包委托书等“硬件”,“我当时想着,人家有实实在在的工地在那里,还能骗人不成”,随后,田强跟战友签订了承包合同,并依据合同规定缴纳了近20万元的保证金。10多天后,田强的工程车迟迟不能进工地施工,而战友也不见了踪影。
  “那时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田强只得卖掉工程车还账。
  在田强看来,这是他遭受的最大骗局。在找寻战友无果后,田强想到了“以牙还牙”。

扮演三个角色四人合伙诈骗
  随后,田强照葫芦画瓢,利用战友骗他时指引的工地,利用战友给他提供的合同书、委托书、进场令等,在南京实施了他的第一单“大活”,骗得保证金6万余元。
  第一次行骗成功,田强觉得这个行当不仅来钱快,而且不用费太大的力气。
  2011年秋天,经人介绍,田强结识了江苏的李某、沈某,安徽的夏某。从此,他披着“项目经理”的外衣,和另外三人开始了他们的诈骗营生。
  李某和沈某只知道田强叫“李祥东,家住济南”,而夏某则只知道他叫“刘林”,李某和夏某两人互不认识。实际上,“李祥东”是他在住宾馆时捡到的一个身份证的名字,而“刘林”则是他用自己的照片办的一个假身份证上的名字。
  田强介绍,在这个诈骗团伙中,田强扮演“项目经理”,李某和夏某则交叉着扮演“客户”,沈某则扮演总公司的“财务总监”。偶尔,田强也租个车,让司机冒充其公司的保卫科科长。
  一般情况是,李某和夏某负责从江苏、安徽、湖北、河北等地“钓鱼”。“他们会说,别人介绍的朋友在邹城有个大的工程项目,问愿不愿意承包。”田强称,一旦有人上钩,李某和夏某会电话通知他。
  田强则在邹城找好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等受害人前来,田强就会领着受害人到工地现场去“实地考察”,然后出具早就准备好的工程承包委托书,“委托书”上赫然印着:“任命李祥东或刘林为XXX等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引资及建设事宜。”令许多业内人士深信不疑。

抓住赚钱心理 选外地人作案
  就这样,田强等人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金额的多少主要是看人来,一般也不会多要,三万到七万不等,最多的时候是12万。”田强说,等保证金进了账户,田强就会给受害人发放施工进场令。随后就开始实行“拖字决”战术,直至受害人失去耐心。
  只有初中文化的田强等人并不高明的骗局,为什么能屡屡得逞?
  “这或许就是田强的高明之处,他很好地把握住了受害人想挣钱的心理。”在杜廷勇看来,田强当过兵,干过业务员,自己也干过厂长,而且还有承包工程的实际经历,“这些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让他能说会道,而且说起谎话来跟别人说实话一样,心理素质过硬,”杜廷勇说。
  田强诈骗都是来自江苏、安徽、河北、湖北等地外地人。田强供认,只骗外地人,不骗本地人,这是他选择目标的一个原则。对此,田强的解释是,“骗我的都是外地的,谁骗我我就骗谁”。
  但是,在杜廷勇等办案民警看来,田强作案时选择外地人,是因为本地人对本地的工程项目了解比较清楚,而外地人并不清楚正在施工的工程真正是谁的,“外地人来考察项目最多也就呆个三五天,想彻底了解清楚非常难”杜廷勇说,田强要求受害人给予的合同保证金金额并不是十分大,多是三五万块钱,这些钱对能做起工程的人来说真要不回来也不是多大的事,“而且,等受害人发现受骗了,从外地赶到邹城,找不到人,来回折腾几趟就失去了耐心。”
  杜廷勇介绍,田强的防备心理特别强,不光受害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连其同伙也不知道。但是,田强却偷偷调查清楚了两个同伙的真实信息。由于受害人大都是外地的,选择报案的则是很少数,“大都是因为距离远,不方便,比如上述我接待的河北的受害人,是2009年被骗的,但是直到2013年才来报案,而是还是出差路过邹城‘顺便报个案’,这也给田强提供了很宽松的作案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