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有了“气象监测员”
下一步,各区市将建小气候自动站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店埠镇一家蔬菜大棚内,立着一个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气温和湿度,显示在户外的电子信息屏上。         吕璐 摄
     本报5月22日讯(记者 吕璐) “10时22分,棚内温度28.9度。”在莱西市店埠镇一蔬菜基地内,蔬菜大棚内的实时温度、湿度全部反映在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上,农户管理大棚一目了然。目前青岛市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气象自动观测站,其中包括大棚内的特色观测站,下一步青岛将在各区市推广观测要素更全面的小气候区域自动站。
  22日,记者在莱西市店埠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看到,两台电脑安装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气象协理员通过平台可以随时查看最新天气预报、农用气象信息、实时气象资料和灾害预警信息,辖区内的66个村庄全部装上了气象预警大喇叭,每天早上7点,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就会通过喇叭传达到每个村子。
  在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的蔬菜大棚内,有一个气象自动观测站,能通过数据传输器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地温等数据传输给市气象局,气象专家可以对棚内气象监测信息、蔬菜病虫害预报等信息进行分析,为菜农提供参考。气温、湿度等实时信息还会传输到电子信息屏上,农户可根据棚内温度高低、二氧化碳浓度高低采取措施,科学管理大棚。
  青岛市气象局副局长洪光介绍,目前全市现代化、立体化农村气象监测系统已基本建成,基本满足农村对气象信息的要求,每个乡镇都有气象自动站,网络布设密度大约9.3公里。下一步打算在每个区市建设小气候区域自动站,比气象站观测的要素更多,包括二氧化碳、氧气等空气成分,还有土壤水分等。之后针对农村防灾减灾,青岛还将在南部和北部各建一个风廓线雷达,并在各区市建设多个小型雷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