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俊
我的老家龙口市的王屋水库与渤海之间有一条蜿蜒绵长的小河相连接,清澈的河水日夜流淌,河的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人们赶集、串亲访友愿意穿过小河走近路,遇到河宽水深就必须脱鞋绾裤。聪慧淳朴的老乡会根据河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河里从这边到对岸横着摆上一排,方便人们从上面踏过,一座简易实用的桥造成了。造桥的石头叫“踏石”,用踏石造成的桥随着河水水位的变化时隐时现,大家称为“漫水桥”。 家乡有一句俗语“紧走踏石快过桥”,意思是说在有限的条件下抓住机会尽快完成任务。踏石,原本就是大小不一临时组团上阵,踩上去难免会活动不稳固,走得快些才能够保持平衡。孩子或很少走漫水桥的人往往在河边怯步,路过的老乡便在旁边指点和鼓励:脚下踩稳,大胆迈步,于是脚下生风随着“踏踏”的声音便漫桥而过,远远望去就像武功了得的大侠表演踏水无痕的轻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河边,总会在漫水桥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等到对方过了桥,俩人再聊几句庄稼墒情或农家日常话,才相背而行。如果遇上年老体弱的老人,不相识的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漫水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可能是最原始最实用的桥。如果别处都有漫水桥,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漫水桥的哪块踏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垫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每块踏石稳固才肯离开。人们喜欢到河边洗衣服,充当临时洗衣板的是石头,即使平整方正的石头再难找,也没有人会打踏石的主意,没有乡规民约的桎梏,这是淳朴善良的人们代代心传的“规矩”。 河水潺潺清波漾漾,一排排踏石任人踏任人走,一座座漫水桥迎来朝霞送走夕阳,他们连接着故乡的小路,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也见证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乡的那一座座漫水桥,朴实无华籍籍无名默默奉献,承载着我几多儿时的欢乐,经常出现在我这个离家二十多年的游子的梦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