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明确,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定向降准范围扩大意在小微企业 中国经济行至年中,面临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在经历了5个月的经济减速后,争辩央行会否“放水”的声音不绝于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流动性未见紧张,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却难以缓解……在看似左右为难的环境下,市场各方“焦虑”地等待着答案。在机构纷纷“甜蜜地预期”着“全面降准”到来的时期,中央给出了答案。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近日表示,“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因为当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唯有降准才能根本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货币定向放松,实体经济可以加大投资,有利于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此前,信贷利率实现市场化之后,市场并没有看到预期之中的贷款利率下降,企业贷款成本反而出现上升。这其中既有存款成本过高,导致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有银行在利润驱动下,通过此次清理中的方式将一般贷款业务转化成能够带来更高利润的其他融资业务。因此,通过此次清理,将资金重新回归正常信贷渠道,有助于增加信贷供给,从而压低企业贷款成本。 六月“钱荒”或不再上演 早在今年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提出,“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此次“定向降准”的结构、导向政策更加明确,因而范围也有所扩大。除上一次的专项支持“三农”外,此次将支持的范围扩大至“三农”和小微企业。 有“定向降准”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限于“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凡是“三农”、小微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均有可能享受“定向降准”的优惠政策。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透露,央行将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着手,首先稳定融资总量,同时加强信贷政策引导,优化融资结构,对“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着重支持。 多位专家表示,“定向降准”的进一步扩围并不意味着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加大,也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同时,一直困扰银行业的“钱荒”现象不会再次大规模发生。 定向降准,到底“盯”向何方? 在常务会议召开之前,尽管各大机构屡屡发声,称当前形势下央行应“普遍降准”,但一个月后的这次“局部降雨”还是明确地释放出了中央的货币政策意图:预调、微调,而不是货币政策的转向。 此次定向降准无疑是瞄准三农,指向小微企业,凡与政策引导行业相关的银行也因此受惠。虽然定向银行名单还未公布,但是“确定不在定向范围内”的银行却基本上被筛拣了出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明确表示,对于虽在县域,但主要信贷都投向大企业、非农领域的银行,是不会享受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很明显,此次定向降准,就是“盯”住那些乱伸的手。对此,有关专家也给出解释:货币政策不可能像撒胡椒面一样雨露均沾,不分对象谁都给钱,那么资金未必流到政策想要引导的领域,甚至,如果流到产能过剩或者房地产等领域,恐怕是得不偿失。 (窦晴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