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系列报道之一——记忆 |
1954,留住淄博瓷厂60年的陶瓷魂 |
| |
- 2014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由德国BOOM HOUSE公司设计的大师工作室,品味高端大气,与世界文化创意园区设计理念同步。 | | ▲有4层楼高的雷礞机房,清水砖到顶,无任何钢筋、水泥,是独一无二的特色老建筑,是未来大师村中的一处。 | | ▲老房、红墙、古树,见证了淄博瓷厂曾经的辉煌。这些冬暖夏凉绝无仅有的老房子,暂规划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 | |
|
淄博日报记者 王慧 青砖、红瓦、大树,老房、旧器、陈台,5月28日当记者一行漫步在原淄博瓷厂老厂区时,尽管已经过60年风雨沧桑的洗礼,厂区却保存完好,仿佛世外桃源般,古朴、幽静、闲适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些锈迹斑驳的机器、被时光浸染的围墙,似乎穿越时空与你对话。一种亲切、久违、踏实的感觉从心底漫溢开来。让人不禁感叹:真好,留下了淄博瓷厂的原滋原味。 “古树参差斜阳路,碧墙红瓦无重数。”这是记者5月28日在原淄博瓷厂厂区参观时,脑海中漫上的句子。这些保存完好的旧厂房、破机器,虽然蒙上了厚厚的尘土,但却如欧洲没落的贵族,骨子里透着独一无二的高贵姿态,那些浸染了时光的物件,带着厚重的文化印记,让人看了有种久违的味道,仿佛寻觅了好久的恋人,终于在此相遇,那种心灵的契合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仿佛在心底坚定地自语:终于找到了,原来它就在这里! 千年陶瓷之魂 淄博窑作为山东的一个窑系,其历史悠久,在我国陶瓷史上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窑口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人不很了解它,特别是由于出土资料的缺乏,以及分布山东境内众多的窑口没有及时系统性的发掘整理,大部分历史文献记载都是零星散乱和语焉不详,使得很多研究窑口的学者和爱好者不是很了解和重视,或者了解它的范围很小,很有局限性。 其实,淄博窑的烧造历史很长,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青瓷的唯一窑口。历史上烧造了大量的精品美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北朝时期淄博寨里窑烧造的青瓷仰俯莲花尊,造型非常精美,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中国陶瓷馆。这些受到佛教的影响烧造的大量类似产品中还有如划花、贴花,罐,瓶,尊等,都是很精美,到了隋唐五代宋金时期,淄博窑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一些外来文化的传入特别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生产了许多诸如黑釉、黑釉凸白线、白釉、白釉点彩、蓝釉、青釉等器物,很有地方特征及时代特色,尤其一些深色釉茶盏的釉色更是独步天下,如雨滴釉,茶叶末,金银兔毫等至今仍然是藏家毕生梦寐以求的珍品,还有红绿彩,大红大紫的民俗气息,含蓄而不失美感的孔雀蓝、绿,绞胎,富丽堂皇栩栩如生的三彩等漂亮器物。我们知道胎是陶瓷的风骨,釉是陶瓷的灵魂,淄博窑的产品釉明亮坚硬,颜色纯正鲜艳,光灿夺目,非常有代表性,是其他窑所不及。另外淄博窑的烧造工艺也很独特,其中销钉的接胎工艺绝无仅有,这一切都是识别淄博窑产品的独有特征。 这些灿烂的陶瓷文明流变中,最光彩夺目的当属鲁青瓷。“南青北白”这个瓷器史上的经典表述,就可以让我们一探唐代以后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风貌。其中的“青”,说的就是享有“瓷器之花”名号的青瓷,曾经声名煊赫的浙江越窑、龙泉窑都位属青瓷窑系。而随着北方墓葬、窑址的挖掘,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方青瓷文化。淄博寨里窑出土的“青釉莲花尊”,器形高大,装饰瑰丽,工艺复杂,颇具匠心,堪称中国早期青瓷艺术珍品。 说淄博鲁青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时期,宋人就用“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形容窑变之美。但是后来因为连年的兵燹之乱,到了清代的时候这门手艺已经慢慢失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鲁青瓷产品其实是在1972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科技工作者经过数百次的失败之后,再次把鲁青瓷这门独特的技术从成功的历史故址堆中给发掘出来,并且经过不断的创新,形成了现在光彩夺目的鲁青瓷艺术。 如果沿着这个脉络来研究鲁青瓷就会发现:淄博窑系乃历史悠久,独树一帜,而鲁青瓷可谓一枝独秀,光彩夺目。既然我们有这么源远流长的陶瓷魂魄,就绝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湮灭了它的光华,重续淄博千年陶瓷之魂,成了我们重任在肩的历史使命。 应势而生的1954创意园 60年的鲁青瓷印记 历史中光彩夺目的一页总会在某个历史的结点再次重现,鲁青瓷华丽的身影重现发生在1972年,那一年,淄博瓷厂成为全国陶瓷界瞩目的焦点。昆仑镇,也因而集聚了我国知名人士纷至沓来。 时间倒回到1972年,代表中国当时最高接待水平的北京饭店即将建成,其中的日式餐厅需要配套不同于一般青瓷的陶瓷产品,要求是在中国历史青瓷的基础上,参照日本和韩国青瓷,同时还要有创新和突破。这项研制任务交给了当时的淄博瓷厂。科研人员历经几百次的失败,终于使失传百年的“鲁青瓷”制作工艺得以复活。新产品试制成功后送到北京,立刻被采用,北京饭店随即下了60万元的订单。该产品既有历史青瓷的厚重浑朴,又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轻盈朗润。 1984年,鲁青瓷日用瓷产品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987年滑石质鲁青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再度荣获金牌。鲁青瓷相继被广州白天鹅宾馆等高档宴会厅使用,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馈赠收藏之佳品。鲁青瓷还常常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要员和友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诗人赵朴初参观了鲁青瓷后,当即挥毫写下了“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是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无盏,静参禅未吃茶时”的著名诗句。 1973年冬天,山东淄博陶瓷厂的工人张明文在工余时间刻了一件“蓝釉金梅花”瓷瓶自娱玩赏,后来被前来参观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翟荫塘选做出国礼品,定制300件。不料,从此,淄博刻瓷名声大振,并真正形成一个艺术门类,名动一方。 技术重见天日不久就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82年鲁青瓷刻瓷文具在西德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力挫群方,荣获西德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60年过去,尽管经济的大潮洗尽了不少铅华,但无法洗去淄博瓷厂曾经的辉煌,也掩盖不了鲁青瓷璀璨的光华。这些光彩的印记,将随着昆仑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面世,重新焕发出令世人瞩目的光辉。 漫步在原淄博瓷厂老厂区,记者发现:与瓷厂同龄的大树成了老厂区独特的一景。破旧的厂房与大树的新绿交相辉映,旧厂房的沧桑与老树的新活力结合得是如此和谐美妙。 “任总,你还真有长远眼光,没急着开发这片旧厂区,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你保护下来这片园区,就是淄博陶瓷发展史上的大功臣啊。”常常有人在参观完园区后,像记者一样由衷地对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淄博瓷厂变更)当家人任峰先生发出赞叹。 “说来惭愧,1998年我接手倒闭后的淄博瓷厂后,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还债了,前前后后还了6000多万,哪里还有钱搞开发?这10多年当中,经历了最火热的房地产热,我也不是没动摇过,开发成房地产,我也会赚大钱。但我骨子里总有一股浓浓的陶瓷情结,我要把老淄博瓷厂几辈人的心血保存下来。每当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拆容易,开发也容易,但开发完后,鲁青瓷神窑就真的不存在了,鲁青瓷魂也就无处安放了。”也许是歪打正着,10多年过去,任峰历尽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这片老厂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来自全国各地陶瓷专家的重视。 记者在与任峰交流中得知,前几年房地产开发热时,有好多外地、本地的房地产开发商看中了淄博瓷厂这块地,想与他联合搞开发。“说实话,也不是没动过心,其中有个开发商曾对我许诺,‘任总你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等着数钱就是了,过不了两年,你就会成为亿万富翁。’当时让人说得热血沸腾,寻思着不仅能很快还清厂里欠下的债务,还能解决好工人养老、医疗的遗留问题,尽快摆脱整天被人催账、要债、上访的困境,那段日子真是太难熬了,我还真怕自己撑不下去。但我考察过北京的798艺术区,景德镇的1949创意园区。北京的798也是一片老厂区改造的,成了北京著名的文化地标;景德镇的1949陶瓷创意园区也是依托老厂房改造而来,如果脱离了最初的那些老厂区,还真失去了文化味道的独特性。咱们淄博瓷厂有60多年的历史,这个老厂区几乎和共和国同龄,见证了淄博陶瓷辉煌的历史,这是我们的陶瓷之根,我常常想,如果也建成798、1949那样的文化创意园区,不仅保住了老瓷厂人的情结,也能把淄博鲁青瓷发扬广大。”说起保留这个老厂区的纠结,任峰可谓一肚子话要说。 1998年任峰接过淄博瓷厂后,整天面临的是还款、还债、处理上访,边生产边一点点还债,既使困难重重,他都与老厂房一起坚持了下来。面对着这一大片厂区,看着熟悉的青砖红瓦、老旧机器,他觉得像看自己的孩子,内心特别平静。“做陶瓷文化创意园区的想法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直到年前,去景德镇办鲁青瓷展,看到他们的1949陶瓷创意园区,才想到昆仑的创意园区叫1954再恰当不过。一是怀念老瓷厂的建厂历史,二是提醒人们记住淄博瓷厂的辉煌过去。至于1954文化创意园区最后建成什么样子,我也是一直不断地征求社会和专家的建议。” 现在,正是文化产业起步的时期,许多地方已做得风生水起。淄川区政府审时度势,看到了老淄博瓷厂是一笔不可复制的文化财富,出台了许多支持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政策,吸引大师们尽快入驻。 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昆仑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启动恰逢其时。目前,大师工作室在老建筑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设计理念,高起点引进德国专家的设计,既充满现代创意、又带有历史文化沧桑的大师工作室正整装待发,等待着有眼光的大师们落户创业。 ▲原淄博瓷厂老厂区正门口,60年的大树正发新绿,掩映着老旧的厂房,别有一番韵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