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地高考,不止于一场考试

招生制度与户籍制度将面临新的考验
  6月7日上午,一位家长在日照一中西校考点外等待参加高考的孩子。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在高考大省山东,异地高考政策带来的,是一个此前未曾预料又让人看不懂的“高考逆选择”结果。一直以高考竞争激烈著称的山东,竟有着全国最多的异地高考考生,约三分之二的异地生源考生,选择留在被称为高考“魔鬼省份”的地方参加高考。
  剖析异地高考考生和他们家庭异乡生存的样本,能够看到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印记。关注被高考移民倒逼而生的异地高考政策,其实伴生了一种期待,一种渴求不仅限于教育领域内的,关于公平与民生改善、涉及改革深水区命题的期待。
  “小处入手,借此破局”,以象征性的开端,引发大批量、实质性改革进展的例子,在以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间,屡见不鲜。

  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张榕博
实习生 李晓荷         

  留在山东高考,就做好了后悔准备
  6月7日上午,户籍在辽宁本溪的济南高三考生林强强没有回头张望守在门外的父母,大步走进济南七中的高考考场。母亲贾颖舒了口气,再也不用为孩子在哪高考而纠结了。
  这一天的全国高考现场,有5.6万名异地高考考生像林强强一样选择留在居住地高考,但没人能预料到,选择在长久以来以“竞争激烈”著称的山东考区考试的外省户籍考生,多达9536人,占到此前山东所有1.5万名外省户籍考生的六成。这个怪现象,被诸多业内人士称做“高考逆选择”。
  很早之前,多位教育界人士一边倒地认为,“山东异地高考对外省考生吸引力并不大”,有济南的高中老师甚至放言,“山东谁敢来?”
  对于同一所高校对不同省份名额分配后的录取分数差距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事实,林强强说,他并非学霸,不是故意去忽视。他的一些外省户籍同学甚至坦言,留在山东高考,已经做好了后悔的准备。
  “为什么回老家考试?那边的‘诱惑’太大了。”在省实验中学就读的福建高三考生张晓敏说,2013年,山东大学在福建的本科一批出档线文科是580分、理科则是596分。同一年山大在本省的录取线则是文科620分、理科632分。
  张晓敏解释说,在福建老家,经商氛围浓厚,一个高中班级里只有一小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才会坚持到高考,高考竞争度很低。像自己这般大的姑娘可能已经出嫁。
  3岁便随父母到山东生活的张晓敏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听不出一点家乡口音。这些年中,她只回过一次老家。
  然而,想获得高考公平之外的便利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张晓敏想要回原籍高考,条件很“苛刻”:不仅要尽早回去,用更长的时间适应老家的教材和教学,更关键的是,她得学会听懂家乡话。
  其实,当年刚上高一时,张晓敏便开始琢磨回老家高考的事。“父母四处打听消息后给我一个选择:高二考试考得好就回去,考不好就别回去了。”
  虽然没看过福建的高考题型,但看完教材后,张晓敏感觉“鸭梨山大”:“那边的教材拿起来就感觉不舒服,编排思路完全不适应,文科的背诵默写篇章都不同,山东主要是考山东的一些名人文章,出题都不是一个路子。”
  想来想去,她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作为林强强的语文老师,济钢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老师陈志坤很理解这种心情。他说,如果高三下半年回原籍参加高考,办理学籍和插班就读,包括熟悉教材等一系列程序,将会给本就处于紧张学习状态的考生带来更多的麻烦,与其那样,不如“省却麻烦”留下考试。
  9536个在山东的异地高考生,还意味着在高考招生名额仍停留在计划分配时期的情况下,山东本地户籍考生将多出这么多竞争者。
  孩子才是父母留下来的信心来源
  “高考前一年,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留在山东考试。”贾颖说,按照过去的高考规定,户籍不在本地的考生只能回原籍参加高考,儿子林强强正是这种情况。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来济南的打拼一族,贾颖和丈夫不得不将生计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而忽视了儿子的学习,林强强的学习在班里只能达到中等水平,“基础不太好。”
  学者李涛曾对一些地区的学生家庭背景进行过调查,相较于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员工及务农等社会职业,外来务工阶层的子女,无论是学困率还是厌学率,都明显高出很多,生活的动荡和艰辛往往使得这个阶层对教育难以引起重视。
  一份媒体调查显示,2004年,按照出乡务工三个月以上时间计算,进城农民工人数达到了1.18亿,保守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城市的务工人员超过了2亿人,如今,这部分人的子女,大部分进入了入学的适龄阶段。
  尽管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贾颖对文凭和学历并非完全认可。在她眼中,现在的孩子尽管能上大学,但并不意味着就有高能力、高素质,她的依据是,自己开的小店曾雇过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未料,卖货所得的几百块钱却被这个学生“拿”走了。
  对于这个外来务工家庭而言,高考的诱惑力已经被生活降到了最小,剩下的就是一个留下来读书的理由。
  在贾颖打拼的这二十多年中,全国数以亿计的外地务工者经历了住房、医疗、社保以及婚丧嫁娶等诸多不便,如今孩子的问题不能再等。在北京,根据相关报道,2008—2009学年,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只有24685人继续在北京读初中;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很快就面临中高考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考试。
  2012年9月,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者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教育部部长甚至表示,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
  2013年9月,山东出台异地高考政策,随迁子女户籍限制被取消,贾颖和许多外地户籍子女家长一样,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当一些人还在为高考移民而寻找关系和门路时,大部分没有能力回原籍高考的异地考生,在为一个“昂贵”的异地高考机会而高兴。
  陈志坤说,对于孩子,他们或许才是父母留下来的真正信心来源,因为他们已经是山东人了。
  “宿舍生活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乐趣。”在一篇关于异地高考的小调查中,性格内向的林强强写道,看到失去耐心的母亲一再否认自己的能力,他有些着急,于是“顶着压力”一点点提高成绩。最终的结果是“母亲再也没提回东北念高三的事”。
  “这部分远离家乡的儿童长大以后,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重要选择,异地高考只会让他们想起自己是异乡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齐鲁晚报记者说。
  对于异地高考这个说法,山师附中高三数学老师孙萍印象最深的是安徽黄山学生方艺那记响亮的回答:“让我回去,才是异地高考。”这名初中才转学到山东的高三考生,虽然面对山东的考试压力曾经把手锤到骨折,但也从未想过回老家高考。
  从小随在中铁十四局工作的父亲来山东的江西高三考生林国鹏认为,语言、风俗、朋友圈都在山东,自己就是个山东人,“为啥要回江西高考?”
  用储朝晖的话说,这是一种应对民众需求的小小的改革,却是高考为了异地考生让路。
   异地高考背后的改革趋势
  在今年整个山东的考生当中,异地高考考生只占到全部人数的六十分之一。
  贾颖时常笑称,自己没有赶上第一批下海,却赶上了第一批移民家长,自己的家庭只是冰山一角。
  2013年济南小升初报名时,最让各学校招生教师头疼的就是辖区数以千计的外地户籍考生。在我省部分城市中小学悄然放开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限制后,一位小学班主任坦言,一些新建小区的小学里,五分之二的学生都是外地户籍。
  今年40岁的江西来济务工者黄师傅有两个孩子,分别就读济南一中和天桥区一所小学,“如果没意外,两个孩子都不回老家了,等我买了房子,就是济南人了,他们以后都在这里高考。”
  “如果生活在山东,考试在山东,这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储朝晖说,真正的问题其实出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和绑得死死的户籍制度上,造成了高考招生的机会不公,特别是在异地高考开始以后。
  “但是,将山东这种笼统的‘激烈竞争’,具体到每一个考生身上,又能留下多少印记呢?”采访中,陈志坤不止一次说,“感觉这个政策对这些孩子来说确实非常好。至少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济南一所高中的教务主任刘先生推测,随着最近几年各省份之间人员流动增多,户籍政策逐步放开,人们自由迁徙的成本也在降低。“等到户籍放宽,上小学的这批外来务工者子女高考时,异地高考可能就是一种常态了。”
  这种猜想并非空穴来风,随着外地人口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增加,留住外地人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依据。2011年,五部委要求用工单位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甘肃、四川公布的新型城镇化路线图显示,政策性保障住房将面向农民工。在深圳,农民工与户籍职工享受同等医保,河南则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免收学杂费。
  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在储朝晖看来,一直难产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似乎因为异地移民子女的增多而逐渐有了眉目。
  “理想的高考是把考试交给专业机构,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但在现有高考政策体制内,这个理想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也出台缓慢。”储朝晖说。
  不过,异地高考政策正是被高考移民的出现倒逼而生的,储朝晖发现,这种为了考生便利而放宽高考与户籍制度之间纽带的政策远非想象中复杂,随着异地高考人数递增,异地高考所带来的改变,绝不仅限于教育领域。
  “如果一个地区的高考人数中有六分之一而不是六十分之一是异地考生,高校还会像现在这样按区域分配考生名额吗?那些分数较低的考生流出地区,是否高校分配的名额也会减少而向考生大省倾斜?”一位高中教师猜测。
  这种结果恰恰是我国高考改革,甚至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
  “山东出台异地高考政策以后,很多人留下来了,这是一个好的情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对齐鲁晚报记者说,许多政策与制度的改革都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百姓之间互动的,山东的异地高考恰恰是这种互动的体现,体现了我们国家内在的一种推动力。
  “小处入手,借此破局”,以象征性的开端,引发大批量、实质性改革进展的例子,在以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间,屡见不鲜。
  按照储朝晖分析,未来我国每年将会有100万左右的异地高考生,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越会有新的做法放宽现有高考政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01版:重点
 A02版:评论
 A04版:重点
 A05版:重点
 A06版:重点
 A07版:重点
 A08版:身边
 A09版:身边
 A10版:身边·日子
 A12版:身边
 A14版:财经
 A15版:齐鲁·财金
 A16版:娱体
 A17版:娱体·文化
 A18版:娱体·运动
 A19版:娱体·体彩
 A20版:娱体·运动
 A21版:娱体·运动
 A22版:天下
 A24版:天下
 B01版:深读周刊
 B02版:深读
 B03版:深读·齐鲁世家
 B04版:深读·齐鲁世家
 B05版:齐鲁鉴赏
 B06版:鉴赏·聚焦
 B07版:鉴赏·经典
 B08版:鉴赏·创作
 B09版:青未了·连载
 C01版:今日济南
 C02版:今日济南·剪子巷
 C03版:今日济南·抢眼
 C04版:今日济南·精读
 C05版:今日济南·精读
 C06版:今日济南·都会
 C07版:今日济南·都会
 C08版:今日济南·都会
 C09版:今日济南·鉴赏·艺苑
 C10版:今日济南·鉴赏·动态
 C11版:今日济南·鉴赏·人物
 C12版:今日济南·鉴赏·品读
 C16版:今日济南·乐活
 H01版:今日运河
 H02版:今日运河·主打
 H03版:今日运河·主打
 H04版:今日运河·运河金融
 H05版:今日运河·运河金融
 H07版:今日运河·城事
 H08版:今日运河·2110110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话题
 J03版:今日烟台·高考
 J04版:今日烟台·新高考2014
 J05版:今日烟台·高考
 J06版:今日烟台·新高考2014
 J07版:今日烟台·24小时
 J08版:今日烟台·城事
 J09版:今日烟台·经济
 J10版:今日烟台·社区
 J11版:今日烟台·便民
 J12版:今日烟台·便民
 J13版:今日烟台·星空
 J14版:今日烟台·关注
 J15版:今日烟台·人文
 J16版:今日烟台·理财
 K01版:今日潍坊
 K02版:今日潍坊·关注
 K03版:高考变局
 K05版:今日潍坊·城事
 K06版:今日潍坊·健康
 K08版:今日潍坊·城事
 L01版:今日聊城
 L02版:今日聊城·广告
 L03版:今日聊城·高考
 L04版:今日聊城·高考
 L05版:今日聊城·高考
 L06版:今日聊城·高考
 L07版:今日聊城·服务
 L08版:今日聊城·综合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主打
 N03版:今日德州
 N04版:今日德州
 N05版:今日德州·车界
 N06版:今日德州
 N07版:今日德州
 N08版:今日德州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重点
 P03版:今日菏泽·身边
 P04版:今日菏泽·主打
 P05版:今日菏泽·主打
 P06版:今日菏泽·主打
 P07版:今日菏泽·主打
 P08版:今日菏泽·风雅颂
 PD01版:今日巨野
 PD02版:今日巨野
 PD03版:今日巨野
 PD04版:今日巨野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直通高考
 Q03版:今日青岛·直通高考
 Q04版:今日青岛·直通高考
 Q05版:今日青岛·城事
 Q06版:今日青岛·民生
 Q07版:今日青岛·区域
 Q08版:今日青岛·观象山
 R02版:今日日照·发布会
 R03版:今日日照
 R0405版:今日日照·高考
 R06版:今日日照·身边
 R08版:今日日照·身边·关注
 Rd01版:今日日照
 Rd02版:今日日照·身边·专版
 Rd03版:今日日照·身边
 Rd04版:今日日照·身边
 S01版:今日泰山
 S02版:今日泰山·直击高考
 S03版:今日泰山·直击高考
 S04版:今日泰山·城中事
 S05版:今日泰山·形象
 S06版:今日泰山·跑社区
 S07版:今日泰山·最现场
 S08版:今日泰山·形象
 S09版:今日泰山·形象
 S10版:今日泰山·大文化
 S11版:今日泰山·形象
 S12版:今日泰山·食尚
 S13版:今日泰山·健康365
 S14版:今日泰山·健康365
 T01版:现代教育·特刊
 T02版:现代教育·特刊
 T03版:现代教育·特刊
 T04版:现代教育·特刊
 T05版:现代教育·特刊
 T06版:现代教育·特刊
 T07版:现代教育·特刊
 T08版:现代教育·特刊
 T09版:现代教育·特刊
 T10版:现代教育·特刊
 T11版:现代教育·特刊
 T12版:现代教育·特刊
 T13版:现代教育·特刊
 T14版:现代教育·特刊
 T15版:现代教育·特刊
 T16版:现代教育·特刊
 T17版:现代教育·特刊
 T18版:现代教育·特刊
 T19版:现代教育·特刊
 T20版:现代教育·特刊
 T21版:现代教育·特刊
 T22版:现代教育·特刊
 T23版:现代教育·特刊
 T24版:现代教育·特刊
 T25版:现代教育·特刊
 T26版:现代教育·特刊
 T27版:现代教育·特刊
 T28版:现代教育·特刊
 T29版:现代教育·特刊
 T30版:现代教育·特刊
 T31版:现代教育·特刊
 T32版:现代教育·特刊
 U01版:今日滨州
 U02版:今日滨州·高考现场
 U03版:今日滨州·高考陪考
 U04版:今日滨州·高考陪考
 U05版:今日滨州·高考记录
 U06版:今日滨州·高考百态
 U07版:今日滨州·专版
 U08版:今日滨州·专版
 U09版:今日滨州·高考保障
 U10版:今日滨州·高考视界
 U11版:今日滨州·高考评说
 U12版:今日滨州·高招会
 U13版:今日滨州·书画大赛
 U14版:今日滨州·书画大赛
 U15版:今日滨州·书画大赛
 U16版:今日滨州·专版
 U17版:今日滨州·综合
 U18版:今日滨州·社区
 U19版:今日滨州·社区
 U20版:今日滨州·社区
 U21版:今日滨州·新闻博兴
 U22版:今日滨州·房产专刊
 U23版:今日滨州·艺苑
 U24版:今日滨州·专版
 V01版:今日莱芜
 V02版:今日莱芜
 V03版:今日莱芜
 V04版:今日莱芜
 V05版:今日莱芜
 V06版:今日莱芜
 V07版:今日莱芜
 V08版:今日莱芜
 V09版:今日莱芜
 V10版:今日莱芜
 V11版:今日莱芜
 V12版:今日莱芜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主打
 W03版:今日威海·关注
 W04版:今日威海·关注
 W05版:今日威海·热线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关注
 Y01版:今日淄博
 Y02版:今日淄博·抢眼
 Y03版:今日淄博·抢眼
 Y04版:今日淄博·城事
 Y05版:今日淄博·城事
 Y06版:今日淄博·社区
 Y07版:今日淄博·健康周刊
 Y08版:今日淄博·书画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今日枣庄·考考生
 Z03版:今日枣庄·考父母
 Z04版:今日枣庄·考社会
 Z05版:今日枣庄·镜头
 Z06版:今日枣庄·城事
 Z07版:今日枣庄·寻宝
 Z08版:今日枣庄·财金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