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画作前欣赏、交流 “墨染天际——西部风情六人展暨齐鲁美术馆开馆展”受追捧 (文/东野升珍) “墨染天际——西部风情六人展暨齐鲁美术馆开馆展”于6月6日在齐鲁美术馆开幕。杜滋龄、孙志钧、张文华、韩振刚、郑山麓、孙剑等六位在西部风情创作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于齐鲁美术馆联袂献艺,作品展现出雪域高原千姿百态的风光、民俗和源远流长的藏族文化,开展三天来,得到了山东观众的认可与追捧。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6日结束。 李振存 摄 极限中触摸艺术本真
展览开幕时,孙志钧、张文华、韩振刚、郑山麓、孙剑等五位参展艺术家来到济南,与山东的艺术爱好者进行了交流互动,一起分享了自己进藏的难忘经历。韩振刚回忆,自己第一次去西藏是1989年,身上揣着300块钱,从格尔木到拉萨,搭车走了三天,吃了很多苦,沿途感受到了最真实的自然环境,一提起沱沱河、昆仑山、唐古拉山,提起与自己青春、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藏区,他不禁哽咽。 艺术品背后凝结的是创作者的感悟与升华。有学者认为,藏族人民在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谐共存中表现出的生命意志与生存智慧,将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启迪,还将继续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与演进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为了写生、追求精神的寄托,几位艺术家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去过珠峰大本营,去过阿里,去过甘南,藏区的大地辽阔,雪山延绵,湖泊空灵,让他们仿佛进入史前混沌未开的世界,面对千里茫茫的雪山,人变得越来越渺小,心灵却变得越来越宽广。 孙志钧说,在藏区,一路行走心中只有虔诚与敬畏。高原不仅是对人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艺术家在经历这些之后,会在极限中触摸到最深刻的东西,慢慢接近艺术本真。展出的这些作品,每一幅创作情景都能勾起他们关于高原的回忆,是真情实感的笔墨再现,而在不断描绘高原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探索、锤炼笔墨,或运用色彩,或“即黑当白”,极力诠释心中的震撼与感慨,追寻更加完美地表现形式。
画展燃起观众去西藏的愿望
开展三天时间里,观众在画面上不仅看到了神秘高原、民族风情,也读出了画面背后所呈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只有真正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勇敢坚毅、顽强奋斗、对宗教的虔诚、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的亲和,和他们在精神方面产生共鸣,才会透过藏族服饰住宅等风情的表面,看到他们人性中最可贵、最感人的东西。”一位来自青州的藏家认为,“我们在画中,看到了这些令人心动、令人膜拜的信仰和精神,看到了充满感动与激情的画笔”。 家住济南市五里牌坊的刘女士坐了两个小时公交车来到展览现场,她说,“之前都是通过电视、书籍去了解青藏高原,以藏区风情为题材的画展,我还是第一次来参观。看到这些作品,我能想象到那里湛蓝的天空、舒展的白云、风中摇曳的经幡,也能从画中读出艺术家想表现的那种文化神秘、厚重感,看过作品,我对藏区更加心向往之,燃起了我去西藏的愿望。”
藏区题材作品 受到山东藏家欢迎
著名画家杜滋龄虽因身体原因未到现场,但依旧挡不住广大书画藏家对其作品的热情。现场,不少藏家认为,杜滋龄的作品融合了南北人物画的优长,偏爱黑白,将水墨画的灵性和精要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笔墨上却没有拘泥于原生态的人物风情和自然风貌,而是追求一种厚重之美。 此外,三天来,孙志钧、郑山麓的作品已经被订购多幅,韩振刚与张文华的作品也迎来多位藏家的问询。据主办方介绍,雪域高原百年来的社会巨变、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精神风貌的变迁,都在各个时期的美术图像中得到最生动的塑造与呈现。对于一个画西藏题材的画家来说,一定要深入藏区,用足够长的时间和藏族同胞生活在一起。这几位都充分践行这一点,张文华曾在青海生活了六年,郑山麓与韩振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深入藏区,而孙志钧、孙剑则长期生活在西部,他们的作品都充满着真情实感。此外,这几位艺术家是闻名画坛的人物,创作的高水平与题材受欢迎,都成为山东藏家看好这些作品的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