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父亲的高考守望 |
等儿子考完试再回家割麦子 |
本报记者李榕见习记者楚俊玉 | |
- 2014年06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6月8日下午是高考的最后一场,德州二中门外挤满了等候的家长。 本报记者 王小会 摄 |
|
当6月8日下午5点高考考场铃声响起,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这段叫做“高考”的经历结束了。每年在这个时候,考生在场内拼搏,“陪考大军”也守候在场外,他们甚至比考生更紧张,一个个殷勤的眼神告诉我们,考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本报记者聚焦“陪考大军”,记录下那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和故事。 6月7日上午10点30分,距离2014年高考第一场考试结束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太阳的温度刚刚上来,周围感觉不到一丝空气流动,站在警戒线外侧的家长老徐此刻正不停地向考场张望,他在等待儿子亲口告诉他“发挥正常”的结果。汗珠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流下。 上午11点40分,老徐在禹城一中门口拥挤的人群里一眼发现了儿子小徐,没想到儿子开口第一句话竟是:“你怎么来了?”原来老徐并没有告诉儿子要来看望他,儿子小徐也仅知道他在北京某工地干活赚钱。老徐轻描淡写地说:“回来收麦子路过,顺便来看看你。”记者在和老徐刚才的聊天中早已得知,他是一大早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从距离学校70华里的老家李屯乡赶来,田地里的10亩麦子还没来得及收割,他说,“什么也没有孩子的高考重要”。当得知儿子发挥正常时,平时严肃的他还是给了儿子一个拥抱,“听到这话就放心了”。 中午12点,老徐带儿子来到学校对面的小餐馆,小徐也很懂事,只点了一份父亲平时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老徐坚持点份荤菜,最后儿子拧不过父亲,又要了一份“蒜苔炒肉”。等菜之余老徐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座位,小徐偷偷告诉记者,全家一年也去不了一次餐馆,“父亲总说攒钱供我读大学”。十分钟后,老徐带着半个西瓜进来,他说天热想让儿子解解暑,然而记者注意到等到菜上齐之后不算大的西瓜并没有少几块。吃饭中,老徐和儿子的对话并不多,只是一个劲给儿子夹菜,嘴里还唠叨着“多吃点,下午好好考”。小徐也不吱声只是埋头吃饭,然而记者分明从他放慢的吃饭动作里感觉到老徐的言行在儿子那里的分量。 下午1点,刚刚吃完饭的小徐就被父亲“赶”着回学校宿舍,并塞给儿子那瓶还没有打开的矿泉水。老徐说下午还有考试,让儿子多休息一会,并答应儿子一会回家麦收,并假装朝车站方向走去,小徐这才放心地离开。没走几步,儿子喊了一句“爸爸,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老徐回头一笑,转身却抹起了眼泪。老徐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一处公交站牌阴凉处坐下。“儿子很懂事,我不想给他压力。”老徐告诉记者,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生活中没少吃苦头,他也渐渐感觉到知识对于下一代的重要性,他想让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窘境。 下午3点整,考试铃声响起,老徐准时出现在考点门口。他说,他始终放心不下儿子,但这次不会再打扰儿子了,等到考试结束,他会赶最后一班车回家,明天接着来陪考。至于考完之后的打算,老徐称会尊重儿子的意见。“家里的麦收不指着他,让他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