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行为是可以被豁免的,什么行为是必须被追责的,还需制定更加明确细致的标准。绝不能让弃婴陷入一种法不责众的困境。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济南婴儿安全岛开放短短9天,所接收的弃婴数量已经接近80名,超过2013年全年68名的接收总量。其中,来自济南以外省内地市乃至省外的弃婴超过1/3。 婴儿安全岛的设置,更多的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并不意味着弃婴家长就可以免除法律上的责任。保护弃婴不是纵容遗弃,更不能被理解成给家长提供一个“甩包袱”的机会,那些恶意弃婴的行为,理应得到法律的制裁。 关于婴儿安全岛的争议,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给弃婴设置一个能够保证他们安全的场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保护生命。站在被遗弃婴儿的角度来看,能够“上岛”肯定比被丢在绿化带、垃圾站甚至荒郊野外要好得多,正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以及对幼小生命的尊重,才建立了婴儿安全岛。从十二世纪出现在意大利的“弃婴轮盘”,到日本二战后设立的“弃子台”,再到我国各地近些年的婴儿安全岛,无一不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 当然,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如何不能被看做给遗弃行为“开绿灯”。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刑法更是针对“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设立了遗弃罪。从济南婴儿安全岛这几天的“遭遇”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开着奥迪车丢弃婴儿的,有把孩子用药迷晕抛弃路边的。很难说这些前来弃婴的家长是真的“迫不得已”,还是为了甩掉拖累自己的“包袱”。 正因如此,在设立婴儿安全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恶意弃婴行为的依法打击。这需要相关部门对弃婴进行甄别,对家长的弃婴行为也做出区分,尤其对那种有条件抚养却仍选择遗弃婴儿,以及伤害到弃婴生命健康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事实上,打击弃婴犯罪是为了约束家长承担起抚养责任,给予孩子来自家庭的保护,而设立婴儿安全岛则是给那些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孩子,创造生存成长的空间。前者是防范,后者是补救,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或许有人会说,对弃婴的家长追责,虽然能给婴儿安全岛“减压”,却让一些没有条件抚养孩子的家长没了出路。这样的疑虑恰恰给我们提了醒,对于弃婴行为的区别认定是有必要的,什么行为是可以被豁免的,什么行为是必须被追责的,还需制定更加明确细致的标准。绝不能让弃婴陷入一种法不责众的困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