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进口食品如今也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市面上所售的都是正规的进口食品吗?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进口食品有不少乱象。 本报记者 宋磊 实习生 沈振 进口食品虽贵市民仍青睐 在文化东路一家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内,货架上摆着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进口食品,泰国的甜糕、韩国的各种饮品、西班牙的橄榄油、东南亚的各类糖果、台湾的各种酱料……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进口食品的价格都要比国产的食品贵,例如国产可乐每瓶一般只需3元,而进口可乐多数都在10元左右。一些饼干、蛋糕之类的食品价格也比国产的贵30%以上。而进口牛奶的价格有的要比国产的贵一倍甚至更多。国产牛奶12盒装的价格最贵70元左右,而进口牛奶差不多都要100元以上。 虽然价格比国产食品贵,但不少市民对进口食品还是十分青睐,他们说相对于价格,更多市民更看重食品安全。
洋品牌食品可能是国产的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进口食品虽然备受消费者青睐,但也容易让许多商家钻空子。 业内人士称,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挂洋牌卖国货”,一些在国内生产的食品也混入进口货架,标上洋文,让消费者乍一看还以为是进口货。一位从事进口商品销售的人士表示,那种原包装全是汉字的产品,许多都是国产的,所以市民选购时要格外注意。 其次就是消费者需要小心进口食品重新贴牌延长保质期,由于进口食品需要重新贴中文牌,一般都是覆盖在原标签上,因此消费者不能看到原来的标签,一些不良商家会在重新贴牌时,延长“保质期”,消费者需格外留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