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包粽子 周琲:6月2日A4版《黄米粽子是咱山东特色》提到,在山东种植的农作物中,“数黄黍米和高粱米黏性较大,适合用来做粽子”,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黄黍米黏性大,适合做粽子是正确的。但高粱米不黏,相反却很散,根本不能包粽子。我们小时候都吃过高粱米,知道它的特性,用高粱米来做粽子,真是闻所未闻。 编辑者说:在北方,用高粱米做粽子其实十分常见。高粱米外形、色泽与大米类似,与黄黍米混合,效果和南方做粽子的糯米类似。高粱比黍米产量高、价格低,相对降低了成本,久之形成一种习俗,这从道理上说得通。 文化堆积6米 郭鹏:5月30日A15版《镇江人的“一眼望千年”》第五段“现在的泉城路沃尔玛一带……地下有春秋战国、汉代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层,文化堆积厚达6米以上”。“6米以上”指的是这些遗迹在地下累积起来有6米吗?不如把“6米以上”改为“2500年以上”。 编辑者说:“文化层”为考古学术语,指古代遗址中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 到底谁报警 刘学英:5月27日A8版《只因啼哭,女婴被父亲酒后打死》一文,对何人报警的说法不一致。第一段:“25日上午,汶上警方接寺前村村民报案后,将……贾某某抓获”,报案的是嫌疑人所在村村民;第四段:“张某的娘家人感觉到异样后,23日、24日两天多方寻找失踪的孩子……于25日早上拨打了报警电话”,报警的是犯罪嫌疑人妻子的家人。 编辑者说:虽然嫌疑人妻子的父母也是“村民”,但很可能并不是寺前村的,所以,“村民报警”与“娘家人”报警不一致。贾某24日早上发现女儿死亡然后抛尸,文中说妻子娘家人于23日、24日两天多方寻找孩子,时间上也有出入。贾某把前一天如何将女儿致死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这与“酒后”也没什么关系。 用词不妥 文暖:5月30日A27版《对日军机危险行为我们掌有确凿证据》,标题中的“掌有”不是常规用词,有杜撰之嫌。根据文章内容及大众用语习惯,用“握有”应该更好些。 编辑者说:在这一句子中,“掌”和“握”都有“掌握”之意,从语法和表意上说都没有问题,但从语言习惯上,“掌有证据”的用法确实少见。国内各家媒体,好像也没有这么作题的。 蛇信子 王卫东:5月28日B6版《女人和蛇》第三段:“蛇伸出蜿蜒的脖子,吐出长长的信子”,“信子”不通,应为“芯子”。 编辑者说:蛇的视觉和听觉能力很差,它的舌头不断地从嘴里伸出来,以此感知气味变化,似有“通风报信”之功,所以蛇的舌头又称为“蛇信”、“信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