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陈伟 通讯员 老干宣 张世进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药剂工作者,他于1947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与了胶东保卫战以及淮县、济南、淮海、渡江、中南、解放大西南和贵州剿匪等战役,在部队先后任卫生员、护士和司药,1953年3月在朝鲜入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世进1951年11月和1953年1月两次入朝参战。
环境恶劣艰苦,时刻面临生命危险 1951年11月8日,张世进所属的十六军后勤二所(后改为二分院)要从吉林省集安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队伍行进在满浦、江界的沿途山林中,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城镇都变成了废墟,树木被烧焦,房屋被炸毁,朝鲜老百姓的无助与哀怨。 朝鲜境内的鸭子岭是长白山脉至朝鲜北狼林山脉的延伸,又名荒草岭,是野鸭子飞不过、旱鸭子赶不到的高山险岭。张世进跟随部队冒着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在雪地中全副武装带足药品器械,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鸭子岭。“我们夜过鸭子岭,一晚上有些同志跌了20多跤,跌倒时只能向前摔不能向后仰,更不能向外倒,因为周围都是万丈深渊。”最后,同志们手拉手相互搀扶,把药品器材安全运到了目的地。 在运输过程中,根据部队的要求,易燃易爆药品必须建药库。所有战士都要上山伐树,将碗口粗的木料当檩条,同时挖一个长宽各两至三米的地坑,上面搭上檩条,用树枝覆盖好。墙体用木条编织,将杂草和泥巴用开水和好,再用双手向墙体上涂抹。“战友们经常被冻得手发紫,痛麻难忍,但一想到祖国,都能够战胜肉体上的痛苦。”张世进告诉记者,保家卫国的理想和信念是那时所有参加抗美援朝战士的坚强后盾。
严格药物领取,一粒药能救一条命 改装后的十六军是二野五兵团的主力,全部是半机械化的苏式装备,在原来三个师的基础上,另外配备了一个坦克师和一个炮兵师。十六军的战略地位在朝鲜战场上举足轻重,是朝鲜东北部的屏障。 张世进所属的十六军后勤二所,是十六军坚实的后勤保障部队。针对朝鲜战场的特点,对于保证药品储藏的防震、防冻和防潮,以及做好药物的领取发放,部队都有完善严格的规定。“发放的药品要有收据,药品消耗必须做到日清日结,有据可查,一粒药就能救一个军人的命。” 药剂人员谨记保家卫国、担当责任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细致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展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军人风范。
辗转救治,身体里至今还有三块弹片 1953年7月,十六军由于装备先进,参加了中线反击战(金城反击战)。出发前张世进主动申请,要求承担看管和押运药品的任务。“我当时是预备党员,又是中层司药,要接受党的考验,再加上其他两个调剂员,一个是少数民族,一个是女同志,押车看管都不如我合适,因此组织同意了我的请求。”张世进说。 7月的一个晚上,后勤二所的战士将药品器材和被服给养等物资装上了从介川到上甘岭的列车。从介川到上甘岭地区,途中要经过多处敌人的海空封锁线,桥梁被炸,炸弹子弹满天飞。火车只能夜间开,敌机看到火车灯光就要进行轰炸扫射,特别是重点区域,车站桥梁首当其冲地受到攻击,火车停在路上,更容易受到敌机的侵扰。“火车白天根本不能开动,只能在隧道里躲避,但隧道中火车烟雾弥漫能造成人员中毒,很容易出事。” 队伍在沙西里车站停车卸货进行休整,车站上只留下了张世进和谢森荣两名战士。沙西里车站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堆满了军用品,加上没有防空武器,所以敌机很猖獗,每半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空袭。 张世进和谢森荣只能在附近的一个破窑洞里轮流休息。天刚亮,一辆抛锚的汽车停在了药品堆旁,两人上前帮忙,就在此时,危险正一步步靠近他们。一架敌机俯冲到两人身边进行投弹扫射,张世进被气浪冲出一两米远,顿时失去了知觉。“醒过来后,我发现自己右臂的肱二头肌被炸去一半,露着骨头鲜血直流,右大腿有四五个冒血的窟窿,后背的胸肋间也有两个弹孔在流血,我负了重伤,但没有害怕。”张世进告诉记者,令他感到更难过的是,朝夕相处的战友谢森荣光荣牺牲了。 受伤后的张世进被担架抬到了一公里外的地下防空洞,一位朝鲜老阿妮从锅中盛了碗汤给他解渴。医务人员在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将重伤的张世进送到了附近的十五军医院进行手术。因失血过多,张世进需输血抢救,但因输血反应又改输代血浆,并对他进行了全麻手术扩创。手术中,在张世进身体里取出了几块弹片,但仍有三块弹片在胸部、肺部和胫腓骨之间无法取出。 手术后的张世进在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的看护下,途经十多里路,转到军医院。在摇摇晃晃的行进中,他们再一次遭到敌机的突袭,炸弹和机枪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扫射,机警的医护战士迅速将张世进转移到了地沟里,避免了人员伤亡。 “到了军医院,弹片也无法取出,随后又将我转到阳德志愿军五分部医院,仍然取不出深部的弹片,最后将我转到国内的东北军区大石桥十四后方医院和大连医院,还是没法取出。”经过这次任务,张世进被评为二等甲级残疾,荣获三等功,获得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政府颁发的军功章。
手中没枪炮,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期间,经常受到敌机的侵扰。有一次在山上伐木时,6架敌机在头顶上投下了8枚炸弹,我们幸免于难。还有一个晚上,队伍组织到介川火车站,冒着敌机的轰炸,从火车上抢下了大量的药品、器材及粮食,我自己扛下了十几箱药品和大米……”和记者讲述起抗美援朝战争中自己所亲历的点点滴滴,张世进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世进转业到长清,一直在卫生系统工作,1995年1月离休。 如今再回首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张世进仍旧心潮澎湃。他介绍,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地医生和药剂人员手中虽然没有枪炮,没有机会与敌人面对面地殊死搏斗,但药品和器材就是他们的武器。 “通过战地医疗工作者的付出,让受伤士兵们迅速康复,继续投入到战斗中去,是战场上士兵们最可信赖的后方支援。”张世进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