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最傻乡村医生”于祥才:
行医44载,回春妙手惠乡亲
2014年06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巨野6月15日讯(通讯员 李艳芳 田帅) 以一杆针、一把草起家,自学针灸、拔罐、推拿、按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等新医疗法,行医数十载,深受村民认可,被乡邻们亲切的称为“最傻乡村医生”。
  今年62岁的于祥才是巨野县麒麟镇甘庄一体化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他的行医路要从1970年说起,当时刚满18岁的他,任职于巨野县第一个合作医疗试点卫生室,因为当时的卫生工作面临的是一个疫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重局面,于祥才便开始收集民间土方法,用土方法给人治病。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于祥才自学针灸、拔罐、推拿、按摩,能不用药就不用药,慢慢的,他养成了习惯,不该花钱的病,决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年过七旬的姚大娘患有偏瘫,行动不便,一周前得了严重的口腔溃疡,疼痛时饭菜难以入口,于祥才听说后上门治疗,用的就是土方法。
  除了土方子,于祥才还有一手绝活。腰腿疼痛是农村的常见病,常言说:病人腰疼,医生头疼。1976年,在部队卫生队工作的于祥才得到了一本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书,让他如获至宝。
  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于祥才终于掌握了书中的技法,并用这种手法治愈了不计其数的病人。巨野县麒麟镇东甘庄村村民郭鸿运前几年总是感到脖子疼,没少去医院做了检查,没成想他的这个老毛病,没打针、没吃药,却被于祥才按好了。
  对于于祥才来说,每天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去挨家问诊,有时可能会因为送一颗药丸走十几里路,为的只是那份承诺与职责。44年来,于祥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无私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
  于祥才被称为“最傻乡村医生”是有根据的。在2007年11月13日下午,于祥才的身体突然出现了脑梗塞的症状,但这时却有两名病人急需治疗,于祥才毅然拿起药箱,奔向了病人家里。 
  随后,于祥才这一事迹在村子里传开了,村民们也开始亲切的称呼他为“最傻乡村医生”。40多年来,他没有一天敢懈怠,今年62岁的于祥才仍然铭记着在部队里流传的一句话: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