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骗子抛出招聘“诱饵”
本报支招教您远离陷阱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近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今年预计将突破700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眼下已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最后冲刺期,不法分子针对部分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态,抛出种种“诱饵”,引诱应聘者上钩以骗取钱财,就业季毕业生需警惕骗子的诱人光环。 
  骗术一:“巧立名目”
  骗子多通过小广告、网络、短信等媒介,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求职者面试,面试后,以缴纳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收取应聘者钱款。
骗术二:“金蝉脱壳”
  骗子会借一些单位招聘之机,穿上该单位的工作服,带着应聘者去工作单位或者直接在工作单位周围面试,在收取相关费用后迅速逃离。受害人发现后往往为时已晚。
骗术三:“躲猫猫”
  有一些诈骗者在应聘者缴纳各种费用后,谎称招聘单位只开具费用收据,一旦求职者要求退款,他们就和求职者玩起“躲猫猫”。此类情况一般在同一个地方以“大量招工”为名实施诈骗。
  求职者一定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注意查看中介机构是否悬挂合法证照,收费标准及相关退费规定。对于骗术也应该有应对策略:
应对一:勿轻信
  建议求职者切莫轻信路边张贴的招工小广告、网上和短信招聘启事。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应对二:存疑问
  在求职时,求职者要提高警惕,在面试之前要认知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面试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疑问就要提出来。问细了,骗子自然会招架不住,露出马脚。
应对三:留后路
  在应聘过程中,求职者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要保存好求职相关资料,如收款收据、推荐函及其他材料等,以便被骗后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应对四:强保护
  求职者应在应聘时保护好自己的证件,不要随意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交给招工者。即使要交付复印件,也要复印件的适当位置注明“该复印件只用于招聘使用”,以防出现冒用身份证复印件办理信用卡或注册“空壳公司”等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