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噩梦”,期待重生!
记者走进戒毒康复中心,倾听两位戒毒学员讲述不堪往事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阅读室,读书间隙高丰(化名)在窗边伸了个懒腰,他很渴望能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在山东省戒毒康复中心,300多名学员因吸毒被送到这里,其中,80%以上的戒毒学员在30岁以下。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一段悔不当初的故事,在接受正规药物和心理治疗中,他们逐渐远离毒品作用下的“非正常状态”,盼望着戒掉毒瘾,早日回到家人的怀抱。
故事1 难戒心瘾,女教师又二次复吸
故事2 沾染毒品,百万富翁倾家荡产
  11天前,36岁的张华(化名)被家人送进山东省戒毒康复中心,这是她时隔1年后因复吸再次自愿戒毒。这位在省内一所高校曾屡屡获奖的女教师,吸毒后打骂家人、双手颤抖、目光呆滞,甚至还认为自己有声控电灯的超能力。 
  在女戒区见到张华时,她举手投足就像个被控制的机器人,呆板而僵硬,因感觉自己身上带有静电,她刻意让身体离开座位靠背。戒毒11天了,张华的体能正在慢慢好转,但与正常人相比,残留的毒品仍在左右着她的身体。 
  女戒区管教科长张蕊说,她怎么也没想到,张华会再次来戒毒。张华自己也没想到,她一直重复说着“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 
  “我没什么可推卸的理由,就是离婚后认识了一位男朋友,教我抽烟、教我吸毒,我有足够的学识去抵御冰毒,但我放纵自己了。”张华对记者说起“吸毒史”时十分坦然,虽然她还没完全摆脱毒品的控制,但思绪非常清晰。 
  张华清晰得记得,年迈的父母得知她吸毒后的样子,那份不可置信又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这更让她坚定了戒毒的信念。去年从戒毒中心出去后,她重新开始生活,坚持了近半年的正常生活后,毒瘾还是在信念面前占了上风,张华被前男友常常拿出来的那袋冰毒冲昏了头脑。 
  “我明知不能再吸,绝对不能在再吸,可没能敌过心瘾……”说到这里,张华开始抽泣,低头骂自己没自制力。这次复吸,张华带有强烈的负罪感,吸了0.1g后身体就开始出现反应,情绪失控的她一度想要报警,让警察“拯救”自己。 
  目前正在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张华说,这次戒毒后,与毒品有关的朋友坚决不能交,这将成为她今后交朋友的原则和底线。“有人再给我毒品,那就是想要我的命。”张华说,她无法原谅自己的“知法犯法”,面对现实,她唯有戒掉心瘾、重头再来。 

  25日,为了配合禁毒日的宣传工作,戒毒康复中心男戒区的潘帅(化名)制作了几个简易吸毒工具。一个饮料瓶、两三根吸管,再加上一个盛冰毒的小壶,潘帅三下两下就制作完成了。把饮料瓶放在桌上,潘帅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跳得很快,兴奋”。 
  39岁的高丰(化名)不经意间看到自制吸毒工具,眉头皱了一下,别过头去不想再看。与潘帅的兴奋不同,高丰看到吸毒工具后厌烦、恐惧。高丰说,他做的吸毒工具比这些要好看,还有很多漂亮的花样,但就是这个工具,让他做了一场真真实实的噩梦。 
  十二年前,27岁的高丰结婚有了小家庭,他每天五六点钟出门,骑着辆二手摩托车泡在工地上等活。有活干时,他开着大卡车都会笑出声来。那时,家在他心中不仅是心灵的港湾,更是努力奋斗的动力。 
  经过几年努力,勤奋的高丰遇到了创业的黄金期,开始自己包车、包工程,也因此挣到了第一桶金。33岁时,他手下不仅拥有几部工程车,组织的车队还可以包揽大工程,一个活下来能挣到百八十万。这时,除去房产和车子,高丰的存款就有100多万。
  “人有钱了,就会飘,想要融入有钱人的行列,吸毒在我们那个圈子里,就像个有钱人的标签。”高丰说,33岁的夏天,在次酒后他终于没能禁住诱惑,在宾馆中吸了冰毒。那是他结婚来第一次夜不归宿。从此后宾馆就成了家,毒瘾更是越来越大,每天吸毒加开房间就需要3000多元的花费。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多,温柔贤惠的妻子选择了离家出走,备受打击的高丰破罐子破摔,行尸走肉般地生活,用他的话来说,是“24小时不离货(冰毒)”。在这种状态下,高丰的一辆工程车出了事故,原本要好的生意伙伴和要好的朋友也渐渐远离他,几乎是一夜之间,高丰彻底失去了家人和事业。“之前有很多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关系很铁,得知我吸毒后再没有和我联系,人家都知道吸毒的人不能交。”高丰说,自己也就“辉煌”了一年,最后还是载到毒品手里,被公安局民警送到了戒毒所,电视剧里的“倾家荡产”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